早想讀這本書,但沒這個勇氣,因為知道那個悲慘的結局,怕自己受不了。如今自己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內心也變得強大,應了那句話: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于是打開這本曾試著翻過幾次的書,認真得從頭到尾地看了一遍。有些感人的細節甚至反復看了兩三遍,周國平老師確實是個感情細膩的人。也許愛女之深才會寫出這么力透紙背的文字。很難想象一個父親觀察得這么敏銳,描寫得如此細致入微。
這本書里作者用很多筆墨描繪妞妞給爸媽帶來的快樂和驚喜。那些美好的回憶讓人也為之動容,但之后會不自覺地陷入傷感,可能因為知道那可怕的結果,感覺這些甜蜜也帶有淡淡的愁緒。尤其看到病情惡化,痛苦折磨著妞妞時,眼淚不自覺地為她留下,心揪著,也會像作者那樣焦灼不安,希望有奇跡出現。可命運偏偏愛捉弄人,如此可愛聰明美麗的小女孩就那樣被死神搶走了。雖然早知道這個結局,但真看到這時,心里難受萬分,為妞妞惋惜,哀傷不已。
當然文中也描述為人父母的艱辛,就像作者所說的,一旦享受做父母了,自己再多的付出也是心甘情愿的。可一旦努力付出成為徒勞時,投醫無望,眼看著女兒被病痛折磨,身體日漸消耗,生命逐漸衰弱時,作者內心復雜,心情絕望,幾乎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激烈的掙扎。作者不斷地自責,后悔沒有早點手術,推后抉擇無異于被動斷送女兒的后路。作者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找原因(是什么導致妞妞眼睛長了惡性腫瘤),不斷地反省,不斷地拷問。正像作者所說的,苦難使他對親情有了刻苦銘心的感受,親情又使他對苦難有了追根究底的思考。作者揭示了一些醫院醫生失職,缺少職業道德,醫護缺少人性關懷等。這本書不簡簡單單地是本描寫父女情深的書。往深了讀,可以看出就醫難,醫生患者之間的矛盾隱患,臨終關懷以及醫療體系的弊端等。
讀完這本書后,妞妞可愛的形象一直縈繞在我眼前。那個愛說話,愛聽音樂,早慧又懂事,有時耍賴淘氣的小女孩是那么的天真純潔。因為自己也有女兒,所以對此感受很深。有時一周歲的小女兒津津有味地“吃”著手指頭,忽而抬眼看看我,啊啊地口齒不清地叫著,我笑著看著她,她天真地笑著以作回應,之后慢慢地把手指頭拿出來放在我嘴里,不知是不是想讓我也嘗嘗這“美味”。我配合地用嘴唇磨了兩下,女兒咯咯笑個不停。然后又拿回去繼續吃。不知是不是平時吃東西時我讓她給我吃,她記住了,連手指頭也大方地讓出來給我分享。
感謝這本書,讓我更加懂得珍惜家里人,深刻地理解孩子之于父母的可貴。也許生活平淡,我們常會忽略生活中的美好或忽視孩子的可愛,但我們該常懷感恩之心,多關心家人,多用心陪伴孩子,發現他們的純真可愛之處,好好地享受親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