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道名菜,叫魚香茄子,屬于川菜系中很有代表性的魚香味型的名菜,與魚香豬肝、魚香肉絲和魚香三絲等菜齊名,深受歡迎,基本家家戶戶都會燒。
但在很早以前,茄子其實被視為是“賤民的食物”。
這種說法和猶太人有關,1492年,西班牙的屬地西西里島總督服從西班牙的命令,將島上的猶太人驅逐出境,迫使他們在三個月內離開家園。這群西西里猶太人被迫遷徙到羅馬,然后為羅馬飲食加入了西西里飲食元素,原創了各種蔬菜料理,其中以各種茄子菜式為代表。
羅馬人認為茄子不易消化,把它叫做Mela Insana(注:意思是不健康的蘋果)。很多美食家也相當排斥茄子,他們說,茄子是庸俗的植物,跟菇類一樣油炸后再撒上鹽和胡椒的吃法相當粗俗,除賤民和猶太人外,其他人都不該吃。
然而不管羅馬人認為茄子如何難以消化,如何鄉野粗食,猶太人還是非常喜歡。在猶太人聚居區,人們用油炸、腌漬和鑲餡的方式食用。
茄子在羅馬一直因為被當做猶太人食物而受到鄙視,所以非常廉價。茄子在中國歷史上也非常廉價、普通,茄子就是茄子,扎扎實實,不避葷素。
多虧了曹雪芹,才讓茄子在文學史留下了名氣。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吃的“茄鲞”,是所有紅樓宴不可少的一味,也讓很多文人騷客們魂牽夢縈地流口水(其實就是小葵自己hhh)。聽起來復雜,其實極易分辨?!蚌摺痹诮现赶挑~,有歇后語是“老貓聞咸魚——嗅鲞啊嗅鲞(休想啊休想)”。茄鲞的做法是茄子去皮切丁用雞油炸,拿雞脯子肉配、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雞湯煨干香油一收糟油一拌收起來?!跋阌鸵皇铡焙汀笆掌饋怼保f明這和江南咸魚類似,是道涼菜,清朝時叫“路菜”,耐久藏,可以拿出來直接吃,和梁實秋下粥用的野雞醬瓜差不多。
劉姥姥當時乍吃之下,沒吃出是茄子。細嚼了半日,才說“有點茄子香”。想來之所以選茄子而非別物做這道菜,一半就為了這點“茄子香”吧。
茄子肉頗厚潤,善吸味,能藏油,皮的口感很韌,本身又有茄子香,用來做“魚香茄子”再適合不過了。川菜本來就是香料多,重調味,魚香系是最華麗的調色盤,茄子就好比畫板,任它恣肆飛舞了。妙就妙在茄子性格和平,魚香來了,坦然受之,魚香的酸辣被茄子一收,味道自然了得,加之本身軟潤好嚼,用來下飯,無往不利。給牙不好的老人家和小孩子吃,魚香茄子怕還好過魚香肉絲。
魚香茄子的簡單易操作的具體做法:
材料:茄子、里脊肉、大蒜、泡海椒、香蔥、豆瓣醬(或黃豆醬)、料酒、草菇老抽、醋、白糖、味精
1.事先準備好調料,里脊肉切丁,泡海椒切丁,蔥姜蒜拍末,適量老抽、醋、料酒、白糖、味精、淀粉在碗內調和在一起成為魚香汁
2.茄子洗凈,切成小段,水里泡十五分鐘左右,晾干凈水
3.撒上淀粉,晃動十七均勻包裹一層,
4.鍋子燒熱,放油,將茄子放入,炸微撈出,然后復炸一次,這樣茄子更酥。
5.另起一鍋,燒熱,放入少許油,放入蔥姜蒜沫炒香,放入里脊肉丁和泡海椒丁,放少許豆瓣醬
6.鍋里倒入炸好的茄子快速翻炒
7.加入魚香汁勾芡出鍋
敲黑板劃重點:
1.做魚香茄子時泡海椒和豆瓣醬是關鍵,但不能過多,一定要適量
2.茄子切了之后泡水可以避免炒出來的顏色變黑,不好看
3.之所以選擇炸茄子不是蒸茄子是因為炸出來口感外酥里嫩更好吃
魚香茄子這道菜雖然好吃,但卻注定成不了士大夫歌頌的目標,不是因為它是“賤民的食物”,而是因為它明明是素的,卻不擺譜,不做清新狀,軟軟潤潤,甘心被油炸,老和肉類做伴,而且還香氣撲鼻,不適合下酒,只適合送粥下飯。它就像每個平常人一樣,在滾滾紅塵中修得一身處世法則,所以更能被老百姓喜聞樂見。
這,也算不遺憾了吧。
我是喜歡做菜寫故事的蘇小葵。
公眾號:蘇小葵食客日記(suxiaokuishikeriji),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