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2007年于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畢業典禮演講語錄:
芒格很喜歡孔子關于“孝道”的思想。
1.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時,最可靠的方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最終你傳遞給世界的也是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你想獲得什么,你就該傳遞什么。
2.正確的愛以仰慕為基礎,我們應該愛那些對我們有教育意義的先賢。
3.獲得智慧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地更好,更是一種道德責任。要堅持終身學習,光靠已有的知識,你們在生活中走不了多遠。很多人是學習機器,每天晚上都比早晨聰明一點點。
4.只有當人類“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后,人類社會才能快速發展。要學習學習的方法。巴菲特醒著的一半時間都在閱讀。(朵拉每天工作17小時,每周工作7天,堅持了一年,寫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兩本骨癌病理學教科書中的一本。)
5.學習各學科中的所有重要道理,真正重要的大道理大約占每個學科中95%的份量。當你掌握了這個道理,要在實踐中不斷踐行他們。
6.學會隱藏自己的睿智,客戶第一,老板第二,你最后才能表現。
7.擁有跨學科心態才能生活地更好,要了解歷史。不能只是掌握知識,要讓他們在你們的頭腦中形成思維框架,在隨后的日子里能自動地運用它們。
8.“要是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里,我就不會去那里。“”逆向思考,通常會想得更清楚。如什么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失敗?我們應該避免什么呢?懶惰和言而無信通常會導致。所以要非常勤奮;要養成言出必行的習慣。
9.避免極端的意識形態,因為這樣會讓我們失去理智—芒格的一條“鐵律”:我覺得沒資格擁有一種觀點,除非我能比我的對手更好地反駁我的立場。只有到了這個境界,才能發表觀點。
10.嫉妒、怨恨、仇恨和自憐都是災難性的思想狀態。過度自憐可能讓人偏執,自戀是于事無補的,想辦法擺脫它們;盡量避免患上“自利性偏差”—遇到這種情況,正確的說服技巧是本杰明富蘭克林指出的那樣:如果你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避免受到變態的激勵機制驅使;違逆的工作關系也是要避免的;
11.養成核對檢查清單的習慣。
12.將不平等最大化可以收到奇效。讓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為學習機器的人發揮最大的作用。
13.世界上的兩種知識:普朗克知識,司機知識。前者屬于真正懂的人,他們付出了努力,他們擁有那種能力;后者掌握了鸚鵡學舌的技巧。
14.如果你真的想在某個領域做得很好,要有強烈的興趣,并且要非常勤奮;當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打擊,相信它是一個鍛煉的機會,都是吸取教訓的良機,人們不應該在自憐中沉淪,而是應該利用每次打擊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