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沒錢的日子,一段是剛畢業那會兒,一段便是現在。
畢業后,只身一人來到陌生的城市,進入報社成為實習生,沒有工資,有時候獨自出去采訪還要倒貼錢。住的是月租一兩百的小單間,很是簡陋。我一邊實習,一邊準備考研,就這樣過去了大半年時間。最后,研究生依然落榜,但是卻進入了報社工作。
回想那段時光,雖然沒錢,雖然時不時地還要靠父母接濟,但自己沒覺得有多么辛苦。那時的自己,不過20出頭,感覺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對未來雖然很是迷茫,但希望總是多過失望。有采訪的任務我就出去采訪,回來寫稿,沒有的話,我就好好看書,好好練習書法。幾乎每天吃過晚飯,我都會到附近的公園里走一走,運氣好的話,在路上會產生寫作的靈感,回來去寫。那時,自己寫了很多的文字。
是的,任何時候都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
現在呢,我正處于職業的轉型過渡期,雖然我是普拉提教練,但畢竟一年時間還不到。我也嘗試開自己的工作室,但真的沒幾個學員。我也不敢去定價,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專業能力還有教學經驗都還不夠。再加上一次又一次地出門學習,說實話,之前工作中我花錢也是挺大手大腳,沒有剩下什么積蓄,而為了學習,我只能從“借唄”中借款,因為掙的錢只能夠我在外學習的住宿費用。
沒有錢,我開始在“閑魚”上出售自己的二手物品,經過整理,才發現原來我買過太多太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通過“閑魚”我賣出過不少,直到自己再也沒有什么二手物品可賣。還有一些是賣不出的,我就把它們給整理了一些,有的交給了專業機構回收,有的直接放到了門口,讓保潔阿姨撿走,或許對她還能有些用。
就這樣,我扔了一包又一包衣服、鞋子、書籍,估摸了一下,也有上千塊錢吧。扔掉它們的時候,我會有心疼,會有自責,如果知道有這么一天,當初是否還會買它們回來呢?但,我也覺得這是件好事,現在的我,因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我終于學會了人生中重要一課:節儉。
節儉,不是摳門,不是說要把一分錢掰成兩份去用,而是不亂花錢,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值得買的。從淘寶下單的時候,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思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