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去年后半年開始,感覺霉運一直不知不覺地跟著我,總是揮之不去,在接二連三地發生了一系列事情后,讓我有些措不知所措。但往往你越是擔心,越想逃避,她越是不離不棄。最后就連我最心愛的iphone也不能幸免地慘遭厄運后,我便開始反思……
? 細數去年后半年的倒霉事真是不勝枚舉,如:年邁的外婆不慎摔倒導致嚴重骨折,至今臥床不起。新買的商務車一個月內竟無辜地被追尾了兩次。就連騎著電動車都能莫名其妙地因拿不出購買憑證而被交警誤當作黑車扣押。你以為完了嗎?早著呢,借給同學的錢到期了,催促無果后不見蹤影。上班經常因害怕遲到而焦慮,工作中處處碰壁。而從前基本不丟東西的我竟不可思議地接連被偷了銀行卡和手機。最后連身體都開始虛弱起來……幾乎事事不順,甚至心煩到伴有抑郁的癥狀,時常暴躁而敏感。看完上述,你會否覺得我是個有抑郁癥的怨婦呢?
? ?但這些事為什么都會發生在我身上呢?看起來好像都不是我能決定的,剛開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從小到大我還算比較順利,很少在短期內遭遇這么多倒霉事。于是我便開始思索“為什么生活會變得這么糟糕?”。后來,有一天偶然翻看微博時不經意間看到一句話“要是你覺得這段時間很不順,要不就是沒看書,要不就是沒運動”,一開始我不以為意,覺得這些都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但后來這句話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靜下心來細想一下,好像這半年因搬至城郊的緣故,每每回到家都覺得筋疲力盡而不想做任何事,確實沒怎么看書和運動。一回家便是抱著手機或平板,一直刷到深夜11點多,然后洗澡、睡覺,幾乎天天惡性循環。但又試想“難道我既做運動又看書就能幸運起來嗎?”
? ?可是無論出于何種原因,我都認為自己需要改頭換面,不能再這樣下去,要重新找回從前那個自信、健康的自己。于是琢磨著給自己訂了個看似沒什么規劃的計劃:
1、每天運動至少20分鐘,項目不限,可以是跳舞、跑步、散步、球類、瑜伽等。
2、每天背誦并解析一首唐詩。
3、每天至少聽15分鐘英文。
4、每周至少做一次烘培或烹飪。
5、每周至少去一次登山或公園。
? 這些看似沒什么關聯的事漸漸填充了我夜間和周末的生活。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我習慣性地在晚上10點半前睡去,早晨7點前醒來。可能有人會疑問為什么計劃是這幾件事?而不是做其他的呢?為什么突然可以堅持下去?又在撒雞湯嗎?
?首先,人各有異,每個人的興趣和特長不同,在心煩意亂的時做感興趣的事更容易喚起自己的熱情,但強度不宜過大。在過去的經歷中使我明白我最感興趣的事是跳舞、文學、歷史和吃。所以在這段時間里當然要做喜歡做的事,這樣更有利于做好并獲得成就感。
? ?其次,這些看起來很微不足道的計劃其實要花很多心思。例如背一首詩只要幾分鐘,聽起來很容易,但你會像孩童時代那樣為了背誦而背誦嗎?顯然不會,更多的時間我花在了解這首詩的蘊意、詩人、時代背景等方面。如今,信息被過度消耗的今天如果不是興趣和考試,又有多少人會主動去了解幾百年前的一個詩人和他發的牢騷呢?其他的事情同理,因對這件事本身感興趣而愿意花更多時間去了解與其相關的事,所以看起來只要幾分鐘的事可能會花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于是時間也很容易被利用而不是空虛地被浪費。
?再而,我很贊同的一個觀點就是“賺錢養夢”,因為大多數人其實是無法從事自己最喜愛的職業的,由于自身、環境、機遇、家庭、經濟等因素的限制。但每個人都有做夢的權利,因此可以把夢變成興趣或特長,利用空余時間默默付出,你會發現做夢是一件美好的事,也是一種美妙的情懷,更加會是你平淡生活的調味劑。如果你要說很難堅持,那只能說明你不夠喜愛,你可以繼續嘗試直到找到最愛為止。
? 最后,還想問問有多少人像我這樣打著熱愛文學的旗號,卻始終沒有完整地讀過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元曲,四大名著?又有多少日子沒有提筆寫文了?或是有著其他的興趣,但卻因種種原因為之付出甚少呢?又或是有多少人已經逐漸丟失了自己的興趣呢?取而代之的是漫無目的地刷、刷、刷……
?姑且不論還有多少經典之作需要我們去認知,去研讀,但我們有沒計算過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去消耗iphone、ipad、微博、微信、網絡小說、真人秀、商業電影……最后才發現被消耗的是自己。是不是也有很多人像我這樣因為消耗了太多了零零碎碎而丟棄了真正應該堅持的事情呢?
?手機可以掉,但有些東西是不應該被抹掉的,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和做夢的勇氣,是不曾經每個人都有過呢?事實上生活本來就沒有注定誰倒霉,誰幸運。好運氣會用完,壞運氣自然也會用完。但好運氣似乎更眷顧自信、向上的人。當我試著把手機變成更有價值的工具,而不僅僅是過度娛樂的消耗品時,她才真正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摯友。
? 想起從前浪費了多少片刻更新微信里那些強奸你智商的養生之道或做人之道、虛幻的網絡小說、博噱頭的娛樂新聞、求點贊的博客等等,再對比最近讀的受用終身的文學經典,想到這些我不經有些羞恥感。回憶起剛丟手機的那會,跟丟了魂似的,現在回想只怨自己太無知,殊不知生活中還有這么多有意義的事情更值得被我們消費。說到這里,是不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受或經歷……
? 想明白這些后,重新開始或者說找回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并不難。與其說讀書和運動可以讓運氣變好,不如說自己面對生活的意志力和抵抗力增強了,心態變好了。有了樂觀積極的心態后,就算再遇到倒霉事也能更從容面對,而不只是煩躁、抱怨。
? 正是因為之前那段“極致”的生活經歷,讓我更加懂得什么是該做的事,什么是該堅持的事,做什么才會增強你的意志力而不只是消耗你自己。引用古人的智慧說則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告訴我們凡事都得有個度,學習不能過,娛樂不能過,信息膨脹同樣不能過。
? ?本文僅以本人的親身經歷告誡那些被手機或是信息化時代過度消耗而迷失自我的人群。我們本來就只是一般人,如果再不勤勉于事,那注定一直……一直都是一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