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就是一棵樹
2017.10.28
從你決定要報名參加這個研學團,到暑假里自覺地英語強化學習,再到出發日臨近時你每日的倒計時:還有**天我就可以去英國了!媽媽無時無刻不為你的成長而欣喜。
直到臨行前的今天早晨,你才跟媽媽說:其實,我還是有點舍不得你們的。媽媽講給爸爸聽,還都笑你看似心已飛翔卻還膩著爸媽。
可是,我也以為自己早就準備好了送你翱翔。事實卻是,送你去機場,送你去辦值機手續,一程一程地送到安檢口,看你轉身離去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你是我的孩子,但你終究還是要做你自己。就像弟弟入園時媽媽寫下的那樣:原來我一直把自己當成一把傘,無論陰晴,想與你們相伴不離;可最終我還得選擇做一棵樹,靜靜地守在這里,在你們需要并主動走過來時,為你們遮風擋雨。
其實今天不止是你第一次離家遠行,也是弟弟第一次登臺演出,還是弟弟第一次沒有你的陪伴獨自入睡。
惟愿你們兩兄弟在媽媽做樹的時候,都有好夢作陪。
等待是令人煎熬的
2017.10.29
昨晚等到凌晨一點過也沒消息,媽媽就沉沉睡去了。一早醒來就看到你在阿姆斯特丹經停時給媽媽發來的信息,感動得抱著爸爸的頭一陣涕淚肆流。媽媽是頂沒有出息的,一條信息就足以讓媽媽淚流滿面。
打你電話始終無人接聽,然后是一天的心不在焉,耳朵就像《天才眼鏡狗》里的Mr.皮巴弟一樣極其靈敏,聽不得半點手機的響動。總是不自覺地去刷微信,上上下下地翻看微信群里每一條信息每一張圖片卻總也看不到你的身影,害怕打擾你休息又不敢發信息給你,看著世界時鐘掐著英國的時間算著你該醒來了,發信息不回,打電話不接,不住地感嘆惱人的時差肯定折磨得你累得不行。
終于收到老師打來的視頻電話,終于看到了你在異國他鄉的身影。原來是轉機時弄丟了手機,猜想你一定哭過鼻子吧?倒未見的是心疼那部舊手機,肯定想著再不能想看就看得到爸爸媽媽了。
不過老師說已代為向荷航聯系,說不定會有奇跡哦,等你的好消息。
看到你們酒店的早餐,應該都是你的大愛。還有異國的公園游樂設施,盡情地hi過時差吧。
對于明天即將入讀的學校有什么期待呢?希望你會喜歡哦!
告訴你,媽媽今天也去參加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讀書會,認識了很多有智慧又有愛的阿姨。你看,不光你在成長,媽媽也沒有停下腳步哦!
其實媽媽也一樣沒出息
2017.10.30
今天是你正式入讀金士頓公園小學的第一天。恭喜你,在成長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有國際范兒了哦。
雖然在《行前調查表》里媽媽慷慨地給老師留言:如果可以,不必要拍那么多照片,靜靜地陪他們體驗就好。不是媽媽覺悟有多高,實在不想為了拍照而忽略你們直觀的感受。
其實媽媽也一樣沒出息,和群里的其他媽媽一樣,好奇你究竟在新學校過得怎么樣?可以融入課堂了嗎?交到新朋友了嗎?
其實媽媽也一樣沒出息,和群里其他媽媽一樣,手機時刻不會離開自己的視線,即使所有群都設置了消息免打擾也要把研學營這個群置頂并且無時無刻不想聽到再熟悉不過的信息提示聲,迫不及待地翻看群里老師上傳的每一張圖片,尋覓你瘦小的身影,保存下每一張哪怕只有你背影或一角的照片……
但我知道,即使沒有微信播報,你一樣是讓媽媽放心的孩子。就像你第一天入讀幼兒園,第一天走進小學一樣,會有不安、有緊張、有局促,更會有驚奇、有興奮、有期待。
所以,每天難得的幾分鐘通話我絕不會問你今天吃什么了?今天舉手發言了嗎?今天被人欺負了嗎?因為媽媽一直相信,無論在哪里,你都是媽媽眼中最棒的你!
今天不過萬圣節
2017.10.31
今天是西方的萬圣節。
媽媽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各種花色各式口味的“鬼節”曬圖,大街小巷也都充斥著應景的廣告,我卻沒有一點點過節的感覺。為什么呢?因為我覺得它就像復活節的彩蛋和兔子一樣,《詩經》里沒有,《史記》也沒記載,對于沒有足夠西方文化沉淀的我來講,過不出節日的味道。
而據你們帶隊的老師說:學校也不會舉行萬圣節的慶祝活動,理由是“這是一個屬于家人的節日,小朋友可以和家人一起慶祝”。
我特別欣賞學校的這種做法。讓學習歸于學校,讓生活歸于家庭,互不干涉又來去自如。
還有你的這次研學,媽媽也希望你不僅僅看到國外教育的好,也能深刻地體會中國教育的優。如果一邊倒地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我想這和但凡是節日都得大肆慶祝一樣瘋狂。
視野放寬,眼光卻要獨到。
愿你能領會媽媽這樣的想法。
干了這杯烏龍
2017.11.1
第三天,看到越來越多的照片中出現你的身影。淡定如我,還是會悄悄咪咪地欣喜一下——至少說明你還是在積極地融入新學校的學習生活。
我記得《行前調查表》中關于“你眼中的孩子的性格”,媽媽是這樣寫的:獨處時安靜,鬧熱中亦能融合。
一早收到老師的信息,說是因為內務檢查時發現你的床鋪還沒整理好,所以按規定要等你整理完后才能與媽媽通話。
我當時并沒有急切地要求與你通話,淡定地給老師回了條信息:弘毅是個慢性子,未見得是不愿意整理。所以,請給他點時間。
后來的事情當然很明了了,你告訴我其實是另外一個小朋友拒不整理內務,導致你們寢室都不能打電話給家長。原來是老師搞烏龍了,其實在老師發信息時我就想當然地認為老師一定搞錯了。
但那又如何呢?經過此次事件,也許你們寢室的三位小朋友更懂得團隊合作互幫互助了,干了這杯烏龍又如何呢?
送禮是個技術活
2017.11.2
開學第一天,我就看到有小朋友迫不及待地帶著從國內帶去的禮物和英國的小朋友分享。心想完了,你肯定沒帶去,到時會不會格外不受待見呢?
第二天,我沒hold住,給老師發了條信息,請他提醒你挑合適的時間派發禮物。
第三天,還是沒有任何關于禮物的討論與動向。
第四天,終于忍不住問你“帶去的禮物送人了嗎?”
你靜靜地告訴我,送出去三份,還有一份。
你知道我聽到你的話之后在想什么嗎?
一、總算沒“失了禮節”;
二、總算找到好朋友了;
三、還有一份?看來送禮是個技術活,禮物是不能隨便送的,肯定要精挑細選啊!而且還要保留機會給可能會出現的更喜歡的好朋友。
掛了電話之后,我坐在桂溪公園的陽光里傻笑,笑我對你、對自己居然如此不自信。要知道,你從來都是很有主見的人,又豈會隨隨便便送人禮物?
想留你在身邊,更想你擁有全世界
2017.11.3
昨天有一條短視頻叫《想留你在身邊,更想你擁有全世界》,一夜刷屏。
想起你出發第一天,弟弟一個人參加完他的第一場音樂會,回到沒有你的家中,無聊至極,就給爺爺奶奶視頻,彈《月光云海》給他們聽;又和姥姥姥爺視頻,還是《月光云海》。
姥姥說,一個遠赴英國,一個彈著日本人的歌,將來兩個都飛走了你怎么辦啊!
是啊,想留你在身邊,又想你擁有全世界,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抱有這樣矛盾的心態吧。
可看看你,為了爭取每天早上第一個與媽媽視頻的名額,每天用最快的速度整理內務;找不到水杯,會自己跑去買(雖然一開始買錯了,一不小心買回來一個巨大的調酒器);就連跟媽媽講電話的語氣都越來越歡快了呢。
既如此,我為何還要強留你在身邊呢?
相處一周下來,親愛的鐘老師對你的評價是:雖然是個慢性子,但適應力超強;親愛的周老師對你的評價是:生活自理能力強,飲食習慣好,不挑食,喜歡各種水果,自覺完成學業。
我慶幸,在你想出去看世界時,世界就向你展開了大門。丟手機?水杯不見了?衣服穿少感冒了?買東西如何付錢?這些平日里幾乎不需要你操心的事情一下子撲面而來。有時生活的一些小挫折就是來告訴我們: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事情等待我們去做。不然呢?
幸虧,你丟了手機
2017.11.4
一周的研學轉瞬即逝,雖然在如此開放的學校里你確實感受到了自由學習、自主學習的氣氛,但相對周末的出游來講,課堂外的時光顯然更加誘人。
在決定送你手機之前,就曾設想你可以隨時隨地用鏡頭記錄下你喜歡的風景,或用微信隨時連接萬里之外的爸媽。
不幸的是,手機在轉機途中丟了。所幸的是,你可以更加細微地用雙眼去觀察、用心去體會這個全新的世界。
對于熱愛歷史、地理、建筑、科學的你來講,沒有什么比參觀一個城市的博物館、科技館以及各式代表建筑更加吸引你了。
我看到照片或視頻中的你,一路都走在前邊。也許語言上有些不通,但對一個城市的感悟,單靠語言的描述無疑是蒼白的。感謝Michael老伯帶你們遍尋紐卡斯爾的名勝,感謝沒有手機的陪伴卻依然興致盎然的你,期待你回來后的分享。
我的眼中只有你
2017.11.5
爸爸媽媽一起瀏覽老師為你們拍攝的點點滴滴,禁不住感嘆:也許你不會鋼琴,不會尬舞,內務不一定做得最好,課堂發言不一定最積極,球踢得可能不是很棒,箭射得不見得最準……但是,這份經歷,帶給你的體驗是前所未有的。
想起DE的那句口號:經歷,體驗。
你只要做越來越自如的你即可。
讓別人家的孩子待在別人家吧。
我的眼中只有你。
無所畏懼的教室
2017.11.6
每天瀏覽微信群里老師發送的照片已然成了打開一日生活的正確方式。
看你們每天上課的情形,或臥倒在地,或席地而坐,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任何姿勢上課真是一種享受。
媽媽現在忽然理解媽媽朋友家的兒子為什么去英國的一次旅行參觀就決定留在那里做一個小小留學生了,在一個“無所畏懼”的教室里,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媽媽還注意到,英國小學的教室布置得非常溫馨。有正在學習的單詞墻(word wall),有乘法口訣,有學生的各種手工,有學科拓展的貼圖……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坐在課桌前的死記硬背。
說來好笑,媽媽看到這些照片時腦袋里飄過的居然是一句中國話:潤物細無聲。
再想想我們的很多教室,大概只有在幼兒園不以知識點考核為目的的教學中才會比較多地重視“環創”,小學開始,環創就漸漸被各種高大上的標語、形象照給代替了。
就像雷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里所言:我們習慣于用懲罰制造畏懼,我們相信只有畏懼才能使秩序得以維護。事實上呢?
坐輪椅的女同學
2017.11.7
觀察這幾天的上課,無論是室內課程,還是戶外活動,總有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小女孩的身影。
媽媽的第一感覺是,這是個不幸的孩子。
可是她并沒有因為身有殘疾而自怨自艾或是靜候別人的幫助,從照片可以看出她一直都在積極地參與大家的活動。即便不能跑跳,也會在操場邊上靜靜地欣賞或是由衷地吶喊助威。
媽媽想到我小時候課本里介紹的張海迪阿姨,一個身殘志堅的阿姨,坐在輪椅上依然堅持學醫、寫作。媽媽也想到我身邊認識的很多身體有殘疾的孩子,要么抱怨命運不公,要么心安理得地等候別人的垂憐。
媽媽想告訴你的是,也許有時候,身體的殘疾無可避免,但我們每一個人仍然可以擁有健全的心理。就像學校的這個坐輪椅的女同學,當大家并沒有把“殘疾”作為一個標簽貼在她身上時,她自己就學會了如何強大。
最近有一部正在熱映的電影《七十七天》,講述了殘疾的女主人公和在生活中迷失自我的男主人公各自獨闖無人區的一些經歷。據說很好看,等你回來,我們一起去看。
又一次畢業典禮
2017.11.8
從小到現在,你已經經歷了兩次幼兒園畢業典禮,加之這次在英國友校的短暫訪問,學校還給安排了規格頗高的“畢業典禮”儀式,你小小年紀就已經經歷了三次畢業典禮,媽媽真是由衷地羨慕你。
但是,每一次畢業典禮,都是一次小小的總結會,總結你在這個階段的收獲。媽媽希望你不要著急一直往前沖,走一程就停下來歇歇,總結一下,反思一下,為的是更好地繼續走下去。
每一次畢業典禮又都是一次小別離,有的人以后還有機會相見,有的人可能以后都難再相見了。媽媽希望你做一個有溫度的人,相聚時珍惜,別離時真誠地把你的祝福送給你喜歡的人。
如果有緣,后會有期。
漫漫劍橋路
2017.11.9
從紐卡斯爾出發,
要歷時3-4個小時的大巴車程才能到達劍橋。
從成都出發,
要歷時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加轉車才能到達劍橋。
從現在出發,
要歷時十幾年的勤奮加拼搏才能到達劍橋。
心有所屬,目有所及,
就不畏漫漫求學路,風雨坎坷程。
愿這次研學,
能在你的心里播下希冀的種子。
至于,
那花兒會開在何時,
飛往何方,
就任由它去吧。
相會康橋
2017.11.10
看來劍橋大學對國內外游學生的接待嫻熟而專業,安排你們住在這個全世界莘莘學子都向往的學府宿舍。多少人這輩子都不曾踱步于此,你們卻有機會與這個世界上最頂尖的腦袋們比鄰而居,何其幸也!
還記得媽媽帶你們去漫步清華大學校園的時候嗎?我們摸索到一間學校食堂用餐,被告知非本校師生請移步二樓用餐。我們相互打趣:想想國內外的多少聰明才子、名家大拿都可能被我們踩在腳下呢!權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用了一頓午餐吧。
八十年前,劍橋曾經有一個著名的中國留學生,為劍橋寫下一篇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把對劍橋大學的濃濃愛戀和依依不舍表達得淋漓盡致。
媽媽的內心是柔軟而多情的,想到劍橋時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這首詩歌了。我的弘毅呢?看你們的一日行程,足跡遍布劍橋內外,三一學院,國王學院……不知當時光荏苒,再回首你的劍橋之旅時,你會想起誰呢?
一日閱盡倫敦秀
2017.11.11
《行前調查表》中關于孩子的興趣愛好這一項,我是這么給你填寫的:讀書,旅行,繪畫。
讀書為你開闊眼界,旅行助你丈量世界,繪畫又幫你記錄世界。我簡直無法用再多的溢美之詞來表述對你的艷羨,遙想媽媽如你當年,還在做著屬于那個年代那個年紀的“山的那一邊,其實還是山”的千秋大夢,你卻早已跨越萬水千山一日閱盡倫敦秀。
泰晤士河,倫敦塔橋,碎片塔,倫敦眼……我也喜歡以一個游客的身份游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翻看你一張張喜笑顏開的照片,就知道你也如此享受,足矣。
大英博物館,浩瀚但不迷失
2017.11.12
帶你去過國內各種各樣的場館,博物館,規劃館,科技館,藝術館,錢幣館……博古通今,任你上下求索。
媽媽也沒有去過大英博物館,但關于大英博物館藏品之浩瀚,隨便百度一下便知,尤其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會激動地發現大英博物館竟然藏有如此多的中國文物,從敦煌藏經洞經書壁畫到大清宮廷收藏用品,比我們的故宮博物院既多又貴。
當然,就好像我們過圓明園而不入一樣,就好像我們去故宮參觀時我絲毫未提及流失海外的文物一樣,就好像我們既可以在莫高窟靜靜地欣賞壁畫,也可以靜靜地憑吊王道士的墓塔一樣。這些厚重的歷史,關乎某些個人的生前身后名,關乎某個國家的歷史與今生,也關乎某種文化的存續與傳承。
知識可以浩瀚,學術可以紛爭,惟愿你可以用自己的見識、閱歷和眼光去遨游,但不迷失其中。
歸去來兮
2017.11.13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們的研學生活,“樂不思蜀”再恰切不過了。但一旦要踏上歸途了,怕是一個個小心心都要迫不及待地飛回來了吧?
你曾經跟我說,不想乘坐飛越大海的飛機,因為有馬里亞納那么深的海域,更有飛著飛著就不見了蹤跡的馬航370。這次研學選擇英國,也是研究了飛行路線沒有大面積海域。
你說要回來了,媽媽終于體會到姥姥站在門口望眼欲穿地等我回家的感覺。雖然可以在各種APP里監測到飛機的動向,還是不能安心睡去。一遍遍地刷著屏,看老師發送的各種狀態:機場了……已經托運……登機了……順利到達阿姆斯特丹……有序轉機中……開始候機……準備登機……所有小朋友已順利登機……這才合上朦朧的雙眼。
預計13:45抵達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班竟然提前就到了,等不及與從重慶趕回來的爸爸會合,媽媽拖著一瘸一拐的左腳搭地鐵先行到達機場。
13:24,老師從滑行的飛機上發出信息:順利到達。群里一片歡呼聲,我要說你的這次落地比你來到這個世界時“呱呱落地”的驚喜一點都不淺,你信嗎?
然后又是漫長的等待,T1航站樓的1號接機口那塊屏風就感覺是你們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一樣,把你們那一長串小小的身影遮擋得嚴嚴實實。跛著腿單腳站在接機口的黃金位置一個多小時,就是為了讓你一出來就能投入到媽媽的懷抱。
你出接機口,正好和風風火火趕來的爸爸撞個滿懷。想不到見面的第一句話居然是“我想吃火鍋”,看來樂不思蜀是不思蜀地的人啊!
其實我知道,敏感細膩如你,只是不善于煽情的表達而已。當你閱盡世間繁華,還惦念著回到爸媽這棵老樹下,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