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寫作知識3】讀《文心》學到的寫作建議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利用在飛機上往返的時間,讀完了由夏丐尊和葉圣陶合寫的《文心》這本書。這本書全面的概括了寫作的步驟以及要注意的問題,是一本不獨是中學生的書,也是給中學教師的書。

雖然《文心》討論的是30年代語文教學上的問題,但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實用。文章有情節場景,也有對話交流,有課堂和家庭生活,也有社會和時代背景。整個故事呈現了上世紀30年代前期的歷史氛圍,也道出了三年中學的學習進程。有趣的故事,通俗易懂的寫作文方法,一一道來,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一:寫文章要內外聯系。

文章分為外部經驗和內部經驗。外部的經驗是指景物的狀況,內部的經驗是作文說話的人對景物的感想。外部的經驗也許大家描寫的相似度很高,因為都是眼睛看見的,比如這個山峰像大象,那就是像大象。但是內部的經驗卻是不同的。同樣的一朵花,有些人看到黯然傷神,覺得它獨自綻放,好孤單。有些人覺得它美麗嬌艷,即使孤獨卻盡力展示最美的年華。

由此可見,寫文章要內外部經驗相聯系,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二:寫文章要知,情,意相結合。

知是知識。對于一事物表明了它是什么,與別的事物有什么關系,這是知的作用。
情是感情。對于一事物,發生喜悅,憤怒或悲哀,這是情的作用。
意是意欲。對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樣處置,這是意的作用。

那么,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是知情意三者相結合,首先告知是什么,有怎樣的感情,以及如何安放這種感情或寄托怎樣的情。

三:寫文章要有觸發點。

無論是寫散文,日記,詩,戲劇,還是小說,都要有觸發點。這個觸發點可能是一片風景,一朵花,一朵云,一片藍天;也可能是一個路人,一個撿垃圾的人,一個西裝革履坐公車的人;也可以是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公交站牌的廣告語,一個小視頻等。

觸發要有自己新鮮的才好。不要用月的圓缺來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來比喻年華難再等。而要開辟蹊徑,寫出新的意。

四: 寫文章要注重詞匯與語感。

文章的好壞,可從三方面來觀察,一是文法上有無毛病,而是用詞適當與否,三是思想的新鮮,正確,豐富與否。

其中,思想內容是靠多讀多體驗的。用詞是否適當,則是需要用心推敲的。比如見到“清靜"一詞,就會想到干凈,清淡,安寧,寂靜,恬淡等詞,將這些詞比較,選出最適合自己表達的那一個。用詞還需要注重地域,不同的地域說話的風格不同。

總之在文章中,語言要得體,用詞要精確。

五:寫文章要注重讀書筆記。

寫文章是輸出,閱讀是輸入,為了輸出的更有質量,寫讀書筆記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讀書要精細,才能寫出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是讀書的一種判斷,也是讀書的一種沉淀。

六:寫文章要注重組織結構。

關于文章的組織,可以分為:起,承,鋪,敘,過,結這六個段落的組織法。組織文章的原則有三項,即秩序,聯絡,統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適宜的次第,這是秩序;從頭到尾順當的連續下去,沒有勉強接筍的處所,這是聯絡;通體維持著一致的意見,同樣的情調,這是統一。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是一個整體。

七:寫文章要有自己的風格。

文風很重要,好的作者,有自己的文風。比如白落梅。

文風主要分為四組八種:由內容和形式的比例,分為簡約,繁豐。由氣象的剛強與柔和,分為剛健,柔婉。由于話里詞藻的多少,分為平淡,絢爛。由于檢點功夫的多少,分為謹嚴,疏放。

八:寫文章的其它注意事項。

文章要注重修辭。修就是調整,辭就是語言。修辭就是調整語言,使它恰好傳達我們的意思。一篇文章,用對了好的修辭,文章自然會大放光彩。同時也要注重長短句的運用。

寫作中在承接和轉折的地方要一致。作文和說話一樣,一句話有幾個詞用的不恰當,也就是一個病句。但是若在承接和轉折地方弄錯,那就把一整段的意思攪糊涂了。

比如:他人品很好,但是他說話聽不懂。這個轉折就不成立,人品好和說話不在不在一個頻道,前后不一致。

看了《文心》這本書,收獲還是蠻多的。以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