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做了媽媽后總是很容易焦慮。
焦慮她有沒準時吃飯?粑粑拉得怎樣?
焦慮她身高,體重有沒標準或者超高?
焦慮她認知水平與同齡人相比,有沒好些?
有時想得長遠,還焦慮她長大交男朋友之類的。
是不是所有家長都會經歷這些擔憂呢?看別人家的都挺好的,就自己家的這有問題那有問題。
02
想起有人讓父母給自己家小朋友打分。
那些家長有的說:我家小朋友不太能自己吃飯,我給他打80分吧。
有的說:我覺得我家小朋友還可以做得更好,我給他85分吧。
家長們總是覺得小朋友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分數都差一些。
而鏡頭轉向小朋友,問他們給爸媽打多少分時。小朋友都不假思索的給父母打了100分。
小朋友是全部愛著父母的,在他們眼里爸爸媽媽都是最棒的。而父母則其實沒有真正的完全接納小朋友。
03
真正的愛應該是優點和缺點都能接受。優點自然開心,而缺點也應該放平心態。
著眼于現在,對小朋友教育要耐心慢慢引導。對他們的每個成長階段,所側重的教育內容而不同。
小朋友前期,應該培養良好習慣為主。
到后面則是良好性格的養成,教她感恩,吃苦耐勞,堅持,勤奮等等。
最后,才是技能——如英語,繪畫,數學等。不去過多的與人比較,尊重每個小朋友的特點。
04
之前我很在意小朋友的各方面,只要是她的事情,我都恨不得馬上解決。身高經常給她量,擔心她長不高。
后來心態改變了,身高也很在意,但看到小區小朋友比她高點,我也不會太焦慮。而是重點她健康快樂就好。
改變特別大的就是對她牙齒的態度。她上門牙縫隙大,遺傳了爸爸基因。如果換成以前的我,可能會很焦慮,要帶她去醫院,看有沒辦法補救。但現在的我,會笑笑了之,覺得也蠻可愛的。
05
那種心態不單是沒有讓自己那么累了,也讓我能正確在小孩教育面前抓得住重點。知道哪些才是我要花精力的。
不會在每個人都可以做你老師教育小朋友的時代,以及很多教育機構放出很多很牛的小朋友表現時,而慌了神,失去了分寸。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而你需要的是引導以及知道每個階段重點培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