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接觸了斷舍離,我感覺自己的內心也慢慢得到了凈化和改造。
之前我一直覺得只要物品不妨礙自己的生活,多少以及怎么擺放都無所謂。
然而,當物品堆積得越來越多,可移動區域越來越少時,才發現自己的生活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響。每次找物品時,基本都是翻箱倒柜,事后需要再整理一遍。這樣一來,物品難以歸位,花費的時間也更大。
于是,我開始學習一些實用的整理術。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改善家里的環境。
這些方法和心得,我想與你們分享。
首先,判斷自己的家是需要【重度整理】還是【輕度整理】。
輕度整理者是屋里堆放了一些小雜物,物品沒有合理擺放好;而重度整理者,一進門就給人亂糟糟的感覺,物品都是隨處亂放。
針對這兩種情況,第一步就是簡化。
減少物品的種類和數量:
⒈把功能相似但利用率低的物品淘汰掉
⒉保質期短的日用品不囤積過多
⒊難以取舍的物品采取臨時隔離法。
⒋學會留白——桌面80%的留白,抽屜20%的留白。
在簡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三分法,把物品分為:A類常用品、B類備用品、C類無用品。
A類做到保證短期所需;B類根據消耗量,備用時間控制在一年內;C類無意義或不環保,盡可能清理掉(例如:紙箱、塑料品)
三分法可以鍛煉我們分類和判斷的能力,讓我們成為更高效的人。
家需要新陳代謝。物品有進有出,風水、氣場才會轉動起來,帶來好運和驚喜。
從現在開始,嘗試丟掉50件不必要的閑置品,讓家里出現最大化的留白狀態。
把多余的物品清理出去,也是掃除內心的雜亂,讓自己有更多的空間自由呼吸。
有些物品丟了可惜,我們可以用以下四種方法來處理:
1.移形大法——我們可以把備用品、旅行時會用到的,準備一套,放置在行李箱內。這樣,旅行時隨手一拿,就可以輕松出門。
2.送——有些物品質量好,且半成新以上,適合送親朋好友或在自媒體上送粉絲。
3.捐——現在在我們的居住區周圍,有一些愛心公益回收箱,會把物品捐贈給貧困地區。
4.交換——平時閨蜜間有聚會,可以舉辦交換活動,興許能淘到心愛之物。
物品得到簡化之后,第二步就是收納。
收納可以分為三板塊,統稱3G,即規劃、歸類、歸位。
規劃:在一個區域內,根據功能劃分位置,然后確定家具的擺放位置。
歸類:根據物品的用處,分類、合并同類項。
歸位:固定物品位置,使用后放回原位。
完成上面兩步,你的家馬上會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除了生活得舒適,現在的人越來越追求生活的質感。因此,第三步就是升級。
升級取決于你的觀念、眼光、品味的提升。先從身邊的小物品開始,一步步轉移到周圍的環境。
物品質感的選擇:一般來講,質量高的物品,使用壽命也長。所以在材質選擇上,盡量不選塑料制,而是玻璃制、不銹鋼制或其他環保類產品。
裝飾品:合理地添置一些適合家庭格調的裝飾品。例如;設置一個擺放綠植、鮮花的區域;布置一個專屬的照片墻;壁掛字畫等等。
居住環境:如果有條件,要居住在有保安配備、樓道整潔的小區,安全性高。而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高檔小區里的居民相對的,素質也高些。在那兒時間久了,你的眼光、談吐也會大不一樣。
升級這一步體現了你對生活的態度,是得過且過,還是錦上添花,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理的框架主要圍繞這三步走,在不同的區域,各有技巧。
下篇我會根據不同的區域,再做分享~
推薦:書籍——《斷舍離》、《丟掉50樣東西,找回100分人生》
電影——《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
日劇——《我的家里空無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