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是一本首次發行于1980年的“育兒寶典”,今天來看,依然在處理親子關系和實踐家庭教育方面具有指導意義,深得父母之心。原因還是:在家庭內和與孩子間發展平等尊重的關系,實現更為深厚的情感鏈接,從而改善和建立良好、積極、有效的交流方式與溝通技巧。
? ? ? ? 全書分為七個章節,圖文并茂,有講述,有練習,有思考,幫助父母回顧已有的情感鏈接和溝通模式,發展出新的“語言”,當然,還有同為重要的~新的“態度”!
? ? ? ? 第一章、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1、全神貫注地傾聽
2、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愿望
? ? ? ? “ 接納感受,而不是去除感受。”僅思考一下這句話,就已經給了我們可以怎樣做的方向。處理孩子的感受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學科,這需要分場景,分情況地刻意練習。用一種不熟悉的或者說從來沒有的思維和習慣去替換舊有的應式反應,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想這樣的效果也許可以增加我們改變的勇氣:你越想讓孩子擺脫不愉快的感受,孩子越沉浸其中,相反,你越能坦然地接受他們不好的感受,孩子越容易擺脫煩惱。
? ? ? ? 第二章、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 ? ? 不能激發孩子與我們合作往往容易導致權利之爭,養育的目的一定不是控制孩子的行為,而是培養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生活技能。
1、描述:描述你所看見的,或者描述問題
2、提示
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4、說出你的感受
5、寫便條
? ? ? 第三章、代替懲罰的方法
? ? ? ? ? 沒有人可以永遠不犯錯誤,當孩子們犯錯時,我們是希望他們從此沉淪下去呢?還是希望他們能從錯誤行為中反思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喚醒他們內在的力量,不畏艱險呢?
? ? ? ? ? 如果經常被懲罰,再次遇到危機時,出于自我保護,孩子不去解決問題,轉而隱瞞真相、逃避責任,憤恨抱怨,報復反叛……
? ? ? 一起試試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吧:
1、請孩子幫忙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選擇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6、采取行動
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 ? ? ? ? 第四章、鼓勵孩子自立
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問太多問題
4、別急著告訴答案
5、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
6、別毀掉孩子的希望
? ? ? 第五章、學會贊賞孩子
? ? ? ? ? 納撒尼爾?布蘭特在他的《自尊心理學》里提到: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到他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是否有積極的心態,自我評價還會影響他的思維方式、情緒、希望以及人生目標,同時也影響到他的行為。
? ? ? ? ? “贊賞他們”,就是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真實的自我形象的答案!如何做呢:
1、描述你所看見的(地板很干凈,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走進這間屋子,感覺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贊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你把筆都分了類,將彩筆、鋼筆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這就叫做“有條理”)
? ? ? 第六章、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 ? ? ? 不要低估一句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一個比如“反應慢”的標簽會讓孩子朝向那個方向,越來越慢!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僅影響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
1、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你從3歲就開始玩這個玩具,現在看起來還和新的一樣)
2、創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自己(沙瑞,你能用改錐把抽屜的把手弄緊嗎?)
3、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們的正面評價
4、以身作則
5、記住孩子的那些特別時刻
6、當孩子又按原來的方式行事時,表達你的感受和期望。
? ? ? ? 第七章、融會貫通
? ? ? ? 最好的學習是實踐和教授,把所學一點一點地運用到生活中,如果想運用得更嫻熟,也可以去分享給更多的人,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