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夷吾
人性是善是惡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同為儒學大師孟子首倡性善說,而稍后的荀子主張性惡說。筆者覺得人的內心身處都存有善與惡兩種因子,受到生存環境的影響和激發,有時體現出來的是善,有時體現出來的是惡。
如果一個人的自控力弱的話,善或惡的因子會急劇擴大,有人超凡入圣,有人惡貫滿盈。今天的主人公晉惠公姬夷吾就是在惡的因子被激活后,一發而不可收,一步步擊穿了做人的底線,成為春秋史上最為卑劣國君的。
姬夷吾是晉獻公九子之一,上有申生和重耳,下有奚齊、卓子等人,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父親的寵兒。不過夷吾為人低調,與兩個哥哥并有賢名。
然而,晚年的獻公昏聵,寵愛驪姬,申生被迫自殺,重耳逃亡。夷吾據守屈邑,親自守備。后來晉獻公派大將賈華率重兵征討屈邑,夷吾在卻芮逃往距離秦國較近的梁國,以期將來依靠秦國的幫助,有所作為。
夷吾從原先的謙謙公子淪落成了喪家之犬,他的自尊心被嚴重地傷害了,他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在這段暗無天日的時光里,他深刻地體會到權力的威力,他要拋棄一切顧慮,使用一切手段去擁抱權力,于是惡的因子占據了他的頭腦,他開始黑化升級,終于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2.失信殺臣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大夫里克先后殺死奚齊和卓子,在重耳拒絕攪進這灘渾水之后,他又派人到梁國迎接夷吾。
夷吾做夢都想回去,不過郤芮等人提醒他說,天上掉餡餅的事兒,很難辨真偽。如果真想回去,必須讓秦國為您背書。
夷吾心一橫,就派郤芮去秦國,許秦穆公以重禮:“如果得以回國,愿將晉國河西地區割讓給秦國。”
他同時又送信給晉國搞政變的里克說:“果真能立為君,愿將汾陽的城邑封給您。”
秦穆公很高興,派兵送夷吾回晉國。里克派人來接應,夷吾順利返回絳城,登上國君寶座,是為晉惠公。
屁股剛坐穩,晉惠公就背棄了諾言。他派使者回復秦穆公說:“當初我把河西許諾給您,今有幸回國繼位。可是大臣們卻說,土地是先君的土地,您逃亡在外,憑什么擅自將土地許給秦國?寡人與他們力爭也沒有用,所以只能向您道歉說一聲sorry啦。”秦穆公聽后,直接氣了個半死,天下竟有如此失信和厚顏無恥之人,媽的,秦國算是看走眼了!
既然國際上敢欺騙秦國,在國內夷吾更沒啥底線了。他不但不把汾陽城邑封給里克,反而奪了他的權力。
這還沒完,晉惠公知道里克在邀請自己回國稱君前還聯系過流亡的重耳。他怕里克發動政變,干脆威脅里克說:“沒有您我不能繼位。雖然如此,您也殺害了兩位國君一個大夫,作您的君主不也太難了嗎?”
里克回答說:“不廢除舊君,您哪有機會被立?想殺我,還找不到借口嗎?卻說這種話,我聽從命令就是了。”于是里克伏劍自殺。
不久,晉惠公又誅殺邳鄭和里克的余黨七輿大夫。國內萬馬齊喑,夷吾卻認為這是全國太平跡象,該花的錢一分沒花,該除的人都除掉了,終于高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