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候,曹操雄霸北方,掃平北方諸侯,袁術,袁紹,呂布,張繡,韓遂,馬騰都不是對手,然而在曹操統一北方過程中,面對群雄,唯一對曹操造成重大殺傷的諸侯就是張繡,宛城之戰,曹操損失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而在面對其他群雄中,幾乎沒有什么損失。而北方群雄中唯一投降的諸侯也還是張繡,其他諸侯都被掃滅。
這樣的差別對比,很奇怪,那就先看一下張繡的人生軌跡。
張繡,武威人,董卓部將張濟的族子,最多的說法是張濟的侄子,這個就不管了,反正最后張濟死后他接管了張濟的部隊,張繡原來為涼州小縣吏,韓遂,邊章作亂,金城人麹勝趁亂殺掉了所在縣長官劉雋,張繡為人講義氣,找個機會刺殺了麹勝,因此有了名聲,開始招募本地少年,也算是一方豪杰。
張濟在董卓敗亡后,跟郭李二人一起反攻長安,然后帶兵屯住弘農,后來為了調和二人爭權南下,結果二人劫掠皇帝東行,張濟也隨之東行,后來沒有軍糧,劫掠南陽時候,張濟在穰城陣亡,軍隊我為張濟接管,張繡率領部眾投靠了劉表,劉表看到張繡部隊的戰斗力強悍,讓他駐守在宛城,北拒曹操。
后面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張繡先降,曹操太風流,愛熟婦人妻,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怎么忍得住這口氣,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準備秘密殺掉張繡,結果計劃泄露,張繡偷襲曹軍,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陣亡。張繡退保穰城。第二年曹操再征張繡,不能攻克撤軍,張繡用賈詡的計策,兩次追兵,擊敗曹操斷后軍隊。
建安四年,官渡之戰,張繡趁這個時機,聽從賈詡計策降曹,不管官渡局勢如何,大度的曹操毅然放下愛子愛將之仇,納降張繡,張繡來降,曹操非常高興,親自拉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并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緊接著,張繡就參加了官渡之戰,而且力戰有功,升為破羌將軍。建安十年,張繡再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張繡在當時天下戶口銳減,諸將封邑中未滿千戶的的情況下,一次增邑兩千戶,可見曹操對張繡恩寵有加。
建安十二年,張繡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柳城就死了,被謚為定侯,兒子張泉繼嗣。
但是,一直都有曹丕殺張繡的說法,說他是為兄長曹昂報仇。
另外在民間評書傳說中,尤其是南方蘇州一帶,張繡還有“北地槍王”的稱號,師父是正史中并不存在的人物,武術大家童淵。這童淵原來收徒弟兩人,一人是北地槍王、“宛城侯”張繡,另一個就是西川大都督,號稱西川槍王的張任。兩人均學了他的“百鳥朝鳳槍”,掙下了很高的名望和地位,可童淵晚年又收了一個關門弟子,就是趙云,傳其畢生所學,趙云又在“百鳥朝鳳槍”的基礎上創造出他的成名絕技“七探盤蛇槍”。后來與其師兄張繡在長坂坡大戰三百回合,以七探盤蛇槍擊敗百鳥朝鳳槍,斬殺其師兄張繡。
這個評書傳說是有點扯,但另一方面也說名了張繡的能力,張繡能夠在合適的時間,敢于再次向跟他有殺子之仇的曹操投降,除了識時務,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張繡不投降曹操也還有其他的出路,幸好投降的是胸懷天下的曹操,能夠容下他,并且多加賞賜來安撫他。換做其他人,估計第二天人頭就沒有了。
陳壽評價張繡,把他跟張燕,張魯這些人放一起:燕、繡、魯舍群盜,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則于彼為愈焉。”這個評價,還是很中肯的。
張繡死在北征途中,是曹操的原因也好,曹丕的原因也好,自己得病身亡也好,已經投降,這個結局已經由不得他了。寧愿相信他是自己正常身亡,如此他跟曹操二人的信任,也算至死沒有相負,這證明在那個亂世中,也還有人性的光輝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