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娛樂圈永遠不缺少話題,一條自爆消息,讓一個過氣組合中的每個人都被扒得精光,赤裸裸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我對明星的過往沒興趣,對他們恩怨情仇更沒興趣,我疑惑的是:這個女人,為什么能在同一段婚姻里容忍6次家暴?
有人說,家暴是張處女膜,一次就是一萬次。我對這句話深深認同,暴力決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習慣性行為,稍有理智的人,就應該對它零容忍。
跟著網友扒出的料越來越多,真相浮出水面:原來,這是圣母與巨嬰之間的發展必然。
2
圣母林苗,與劉洲成結婚前已育有一子,資產豐厚;巨嬰劉洲成,人氣組合成員,以外形取勝,比林苗小兩歲。兩人成婚后育有一女,劉洲成喜歡營造好老公、好父親人設。
林苗的自曝中指出:這一切都是劉洲成在作秀,而且是在家暴她之后配合的作秀。
而且,劉洲成的家暴不僅針對老婆,還針對幼小的女兒。面對劉洲成的暴力行為,林苗也有過反抗,果斷離婚了,但不久后又復婚了。
對于復婚,經常有單媽問我是否可取。我的回答是:如果當時離婚僅僅是沖動,在離婚的這段時間內雙方都有反省并成長,曾經影響婚姻質量的因素不復存在,復婚是可以考慮的。
劉林二人的離婚和復婚,從結果來看,就像小孩子過家家,說離就離了,就復就復了。
僅僅復婚后一個月,家暴再次出現。
明知山有虎,為什么林苗偏要向虎山行?明明已經脫離了虎口,為什么還要主動跳進去呢?
原因很簡單:圣母和巨嬰本來就是彼此吸引難以割舍的。
這正是巨嬰的表現之一:一旦供養者有可能斷供,就會示弱伏低,以博取同情。
這正是圣母的軟肋!
于是,他們就在家暴-道歉-原諒-家暴的過程中周而復始、變本加厲。如果沒有其中一方覺醒,最后就可能釀成悲劇。
3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心理學著作《巨嬰國》中這樣寫道: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
劉洲成,就是一個典型的巨嬰。
巨嬰是怎么形成的?通常是因為家里有一個圣母,或者圣母式的供養者。這個角色通常是母親。
林苗的微博發出來不久,劉洲成的姐姐就作出了回應:
這條簡短的回應微博,道出了劉洲成與母親間的關系:反目成仇。
什么樣的人容易和父母反目成仇?這可不是普通的叛逆,是決絕式的對抗,這份對抗,通常出現在圣母與巨嬰之間,就像林苗與劉洲成的之間的對抗。
沒錯,劉洲成所需要的圣母,由母親變成了林苗,母親的供養作用已經不重要了,所以他可以毫不留戀地決絕而去。
這兩張留言截圖道出了這樁婚姻的真相:對于劉洲成來說,林苗是個比母親更適合的供養者。
4
前兩天無意間看了一期芒果臺的《變形記》:17歲的陳新穎不滿爸爸離婚后一個月才告知他,與媽媽產生了強烈的對抗。
媽媽倒好牛奶送到兒子床前,被兒子摔在地上,并口口聲聲叫媽媽“滾”。不忍媽媽的嘮叨,陳新穎跳下床把媽媽推出去,媽媽第一反應卻是:地上有玻璃,別傷到腳。
這讓我想起一個傳統的故事:
一個青年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但他并不知道那個迷人的女子是魔鬼的化身。青年被女子完全迷惑了,成了女魔的俘虜。
為了滿足女魔的要求,青年甚至將他母親的心挖出來給她享用。青年捧著母親的心走向森林,不小心摔了一跤,母親滴血的心一下子被拋出去好遠。那顆心突然對趴在地上的青年說:“我的兒啊,摔疼了嗎?”
這個故事一直用來頌揚母愛,現在我們明白了,這位母親,就是一位培養巨嬰的圣母。
當圣母的供養能力已經不足以滿足巨嬰,巨嬰就會去尋找新的圣母,并且不惜傷害曾經供養他的人。陳新穎與母親的對抗看似因為父母離異,實際上這僅僅是一根導火索,對抗的種子早就深深埋下。
5
圣母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有受虐傾向:你愿意虐我,說明你還需要我。
這就能解釋林苗的行為了:一次又一次家暴,離了再復婚,因為他需要她。
陳新穎去參加變形,母親送他到機場,他頭也不回,她卻哭著哀求:抱抱媽媽好嗎?
圣母最大的恐懼是不再被需要,相比之下,家暴根本不算什么。
可是,巨嬰的索取是無止境的,圣母的供給能力卻是有限的,當林苗無法再滿足劉洲成要錢要別墅的要求時,就面臨著不再被需要。
巨嬰的可怕之處就在于:需要你時,可以可憐巴巴,利用圣母的同情心;不需要你時,多狠毒的手段都使得出來。
我們總以為,給孩子無私的愛,就能贏得孩子同樣無私的回報。結果往往是:越無私的付出,換來的卻是無情的自私。母子關系如此,夫妻關系也是如果,因為你的無私付出,就是對方的無償索取。
在婚姻關系中,圣母吸引巨嬰,在親子關系中,圣母培養巨嬰。無論是哪種關系,圣母與巨嬰都只有一個走向:悲劇。
這就給我們每一位媽媽敲響了警種:在巨嬰遍地的巨嬰國,我們是否還在培養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