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的天氣在南方還是處在夏與秋天的交界處,不冷也不至于很熱,有時候也會對這里的天氣抱有滿意的態度,有時候也會特別的嫌棄,總之在十月份的天氣里,我看過許多故事。
每一個文藝青年內心都坐著一家優雅而又安靜的咖啡館,可以閑時靜下來喝杯咖啡,看一本書,甚至于發呆都可以,然而《第36個故事》卻讓你感受不一樣的咖啡館故事。
朵兒喜歡咖啡,于是學了做咖啡與甜點,并拿出自己的積蓄拉著妹妹薔兒一起圓夢,優雅的設計與寬敞的座位等都被統統past掉,重點設計吧臺使得容客量增多;除此之外,還要計算咖啡豆,奶酪的成本,仔細搗鼓下來,成本其實也并不低。
所謂小資情調的咖啡館,頓時使得經濟拮據了,賣不掉的甜點倒掉,賣不掉的咖啡倒掉,賣不掉的夢想懸在空中,希望有人抱走。就算拿著筆計算著柴米油鹽的桂綸鎂也還是那么美,尤其是側臉,唯美而舒適的味道,總會要回頭看好幾遍,還有她的拍攝角度很適宜,恰到好處的讓人抓心,時常會感嘆為何會這么美,這么美。
薔兒是學貿易的,看著剛起步的咖啡館有些冷清,除了心疼之外,總希望能有點創意與特色,帶動更多顧客的光臨,將咖啡館溫熱起來;開啟的以物易物越來越火爆,咖啡館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不過其中的故事也令人向往,以一首歌、一個故事來換自己想要的東西;劇中總是以一種天真而又唯美的畫面展現出來,同等物品自然是有它的價值,這種交易除了傻白甜才做,懂得生意的人有幾個想要吃虧?不過也可以看是一種放長線釣大魚的營銷手段吧,畢竟名聲的確打出去了呢。
最后的最后,講了35個故事的他不換了,拿著朵兒為每個故事配上圖走了,朵兒并沒有怨恨卻多了期盼與故事的回憶,他說這是他的回憶,不換;薔兒為姐姐著急,反而看著朵兒念念不忘。后來,朵兒用咖啡館的股份換了35張機票,薔兒得到了她想要的車。
夢想并不是眼下覺得是什么,就會變成什么樣,而是在某一刻,心隨著去了,那就是夢想飄飛的時刻。
整個影片是唯美與幻想完勝,然后故事情節與整個細節處理方面還是有些糙,片中在著重點體現以物易物的幾個故事中,那幾個故事表現的有些僵硬,并不貼切;還有巴哥的故事并不感人;遺憾的是35個故事并不讓人感覺它的存在感,所謂的愛情也是一筆帶過,這條明暗線埋的并不夠恰當。但是自剛開始描述朋友送的不實用東西就給后面以物易物埋下伏筆,讓人感覺有故事發生,這個挺不錯的懸念。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很抓心,小資的情調,優雅的環境,還有夢想著的慢節奏生活,每個人似乎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的每一天都那么舒適而又幸福;每一座城市的都有著它不一樣的故事,聽過了第36個故事,還會第37個故事、第38個故事、第3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