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顏宅村,位于永康西境。花街鎮西北半山區,走330國道,從揚公大屋入川,走到坑底最后一個村莊就是顏宅村,古稱瀆川坑。距永康市區十六公里,從市區有公交車直達村里,自駕車只要半小時就能到達。顏宅村位于永康和武義兩縣交界處,從村口穿山洞而過就是武義的地界。
據宗譜記載,永康顏氏后裔源自山東曲阜顏回第四十九代孫,北宋嘉佑年間即來永開枝散葉,距今已逾九百五十余年。
顏宅村還是革命老區,解放初期還有游擊隊在村中活動。原上海黃浦區糧食廳廳長、解放后永康縣第一任縣長應飛(永康人),曾在顏宅村進行過革命活動。早先年在我們去祭掃祖先之墓的山路旁,還留有革命先輩們打游擊時住過的泥墻草房。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都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顏宅坑窄,山川蜿蜒起伏,山高林密。村里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民風淳樸,清沏的溪水在村中潺潺流過。特別是近兩年來在村兩委領導下經過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更是得到了很好的改觀。
我先生的老家就在顏宅村,只不過從我先生的爺爺輩就已遷往縣城生活,原來的老宅在解放前就已破敗倒塌。雖每年的清明節公公婆婆都要帶領全家大大小小十幾號人回老家祭祖掃墓,但已沒了落腳之地,又不愿麻煩親戚,故每次都是來去匆匆。
隨著公婆年齡越來越大,我和先生就萌生了想在老家轉購老房子的念頭。一為了讓子孫后代能尋根歸祖,二為了公婆百年之后能葉落歸根,也為了每年的祭祖掃墓能有個落腳之地,更為了我們自己年老之后也能有個好去處。2014年在老家親戚的撮合之下購買了三間黑瓦泥墻的老房子,稍作修繕后也可住人,泥瓦房冬暖夏涼,夏天只要開電風扇就很涼快啦!
老房子里有一眼土灶,當初看房子時我和先生一眼就看中了。有興趣、有時間就邀請同學、同事或朋友,到老房子里聚會。用土灶柴火燒的米飯有香脆的鍋巴,那可比電飯鍋煮的要好吃哦!
為了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為了能認識更多的村民,我聯系了義工團,在義工團負責人的安排下,于三月的最后一天回老家為老人們進行了一次敬老活動。
新一屆村委為了更好的打造美麗鄉村,留往鄉愁,讓更多的人記住顏宅村,讓更多的游客來顏宅村游玩,硬是在村集體資金十分薄弱的基礎上,通過募捐等各種渠道籌集資金,把幾乎已近倒塌的老祠堂恢復原貌。
行走在老村的弄堂里,或在房前屋后慢慢的轉悠,你還會發現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小景致!這些生長在石頭縫中的各種野生植物,也不知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霜雨雪,可依然生長得生機勃勃、綠意盎然。感嘆造物主的神奇之處,更為這些花草植物頑強的生命力而驚嘆!
國有國之魂,人有人之根,有根才能繁衍生息,愿你我都不能忘了根本!謹以此文贊美我先生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