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講一講《百年孤獨》這本書。紐約時報將其評為:在《創世記》之后,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作者馬爾克斯在書中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因其中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而授予作者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是處在內戰不休、暴力泛濫、政治腐敗、權利橫行的故事背景下,以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生活為小說框架,淋漓盡致地描寫了一個家族的苦難、瘋狂、幻滅、孤獨與激情。
為什么書名叫《百年孤獨》呢?按照我的理解,是因為在這個家族里,各個親人之間沒有感情溝通造成的,每一個個體從出生到死亡都是孤獨的,并且在孤獨中走向封閉。整個家族都不善于表達感情。他們中有的自我封閉不與人往來(如麗貝卡、第四代蕾梅黛絲),有的執著于一個目標瘋狂追求(如老何塞、奧雷里亞諾上校、阿瑪蘭妲)。正如小說寫到:“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有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但都不安于現狀,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實現孤獨的怪圈,有的人去航海,有的人不斷發動戰爭和暴力,有的沉浸在燈紅酒綠的鬧市,有的流連于風月場所,有的出走小鎮留學??墒撬麄優榱藬[脫孤獨而作的努力,卻又是從一種孤獨到另一種孤獨,由于缺乏與家人溝通,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他們都開始漸漸習慣并喜歡上了孤獨,甚至沉浸于其中享受孤獨。
人類是群居動物,倘若不與人交流一味地閉關自守,只會陷入無盡的黑暗。雖然孤獨是人類與生俱來,一定會有的情感體驗。但我們建立各種社會團體,為的不正是在每一個個體中尋找絲絲關聯,在有限的生命中報團取暖、結伴而行。于是在與孤獨的對抗中,人心靈上的不適感,漸漸消失,越發的能把握當下,去珍惜身邊人的點點真情。
在故事的最后,布恩迪亞家族所居住的城市馬孔多被颶風抹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根除,這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也不復存在。即使我們也會有相同的結局,但我們能在這孤獨的一生中,找到一個人、一點追求、一點希望,也就不再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