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大都喜歡狗狗,因為狗是人類的好朋友,我也一樣。但是,我也怕狗,尤其是大狗。
兒子小的時候,就央求養狗,我自然一百個不同意。我說:“養你還費事呢,咋養狗啊”?里外忙完還得跟孩子一起學習,怎么照顧得了狗狗。這也是事實,但是,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怕狗,尤其怕大狗。
兒子長大了,還是不時提出養狗。我就問他:“你能照顧它吃喝拉撒睡嗎?你能早起遛狗嗎?你外出時能妥善照顧好它嗎”?他答:“那您多幫我照顧照顧唄”。兒子自知理由牽強,后來也就不怎么提了。狗狗,也是條鮮活的生命,養出感情咋辦?以我的情況,早上做不到悠閑地陪狗狗遛彎,外出期間也保證不到狗狗能有讓我放心的妥善舒適的寄住生活。其實,更有那盤踞內心的怕狗陰影。
陰影發生在童年的時候。一次,一行人去山里的外婆家,小孩子們都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我也不例外。在經過一家淹沒在竹林中的院落時,冷不丁地沖出一大一小兩條狗,頓時把小伙伴們嚇得魂飛魄散,雖然狗被大人及時趕開,我卻至此落下了怕狗的病根兒。
隨著年齡增長,其實發現自己在心里也是喜歡小狗狗的。但對于大狗,雖說已不再聽到狗吠就嚇得腿抖,但絕對不敢靠近。也讀到過許多狗狗忠誠可愛的故事,也時時聽到狗狗英勇救主的傳說,還看到愛狗的朋友們談論起他們的狗寶就喜形于色的神采。當看那部經典的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時,眼淚流的嘩啦嘩啦的,即便想起那個小八的種種,心里都溫溫暖暖感感動動的。但是,再喜歡也僅限于心里,即便是那種極其溫柔的小狗寶,我也是不敢去親昵的,更別說大狗了。一直到去年10月以前,對大狗的恐懼心理似乎從來就沒離開過我。
是不是在10月后發生什么變化了?是的!
去年初應約的杭州之行于10月國慶節間成行。出發前,心中當真打鼓,也有些后悔年初滿口應承得過于爽快,因為朋友家有個“兒子”叫Frank,昵稱KK!我翻找朋友圈,反復看那只金毛狗狗,最后還是一咬牙去了,因為實在找不出什么其它爽約的特殊理由。
一行人在朋友家門口下車,KK歡蹦著沖出來,圍著他的“麻麻”那個親熱啊!對客人們也搖頭擺尾,歡快地穿來穿去。我的心是那個跳啊。好在朋友很快地把KK招呼住,但沒想到幾十年來都未敢靠近大狗的我就這么與80多斤重、站起來有一米六高的KK近距離接觸了!雖然提著嗓子,但竟然沒有被嚇倒!雖然本來做了些心里準備,但也萬萬沒想到會有這樣的逆襲之驚喜!而更多驚喜還在后面呢!
非常感謝朋友即KK的“麻麻”龍龍特別問我怕不怕狗,我承認怕狗,可也沒告訴她那么懼怕大狗。但KK既熱情又很會克制自己的熱情勁兒,讓我提著的心逐步放下。當他靠近我時,龍龍就會把他喊開,他也就輕輕地蹭一蹭就乖乖地走開,就好像他知道你的心思而又不想難為你似的。客人們都喜歡KK,誰招呼他,他都會去熱絡一番,特別有主人范兒。我還不夠膽兒去主動親近他,但心中的陰影已在不知不覺間開始慢慢褪去。
KK調皮、可愛,也溫柔、懂事,既好客也護主。一位正和他的“粑粑”聊天的“叔叔”喊他過去,他就開心地過去坐到“叔叔”身邊,卻把頭靠在“粑粑”身上。這樣的KK,能不人見人愛嘛!
后來,就算大家都聚到別的大廳里活動,我一個人穿過幾間屋子回臥室、或是早起后到園子里轉悠,都不再想見到KK會不會害怕的事了。
再后來,回到家,見到小區里的狗寶寶們也有了更親切的感覺,就算小狗寶寶跑到我的身邊或跟在我的身后跑,我也越發開心了。如碰到有人牽著大狗迎面而來,我也不用遠遠地站定而等他們先走過去才開步走,甚至可以輕松愉快地跟他們近距離打招呼了。
于是,特記下這些文字,感謝金毛KK,謝謝KK治好了我的恐狗怔!
拙文草字,請多多指教(圖片是KK與他的“麻麻”與“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