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中平年間(中平元年為公元184年)以來,天下離亂,老百姓離鄉背井,農業生產無法正常進行。割據一方的軍閥無不擁有一支龐大的軍隊,缺衣少食就成為普遍現象;各地連一年的糧食儲備都沒有。沒的吃了就到處搶劫,吃飽了就隨意糟蹋;由于沒有飯吃而不攻自破的割據武裝不可勝數。袁紹在黃河以北,軍隊靠吃桑椹度日;袁術在江淮,士兵撿食蚌蛤。民間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象,天下到處是一片蕭條景象。
羽林監棗祗建議設立屯田制度,曹操予以采納。曹操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任命騎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將,招募老百姓在許都周圍屯田;當年收獲谷物一百多萬斛。因此各州郡都仿效曹操設置管理屯田的官員。凡是施行屯田制的地方所在之處,儲存糧食,倉廩皆滿。曹操征討四方,既沒有缺糧之苦也沒有運糧之勞;得以最終兼并群雄。富國強軍的屯田制,開始于棗祗,成功于任峻。
[點評]
立根固本,足食強兵糧食是保證戰爭勝利的重要物質基礎,曹操對此有深刻認識,《孫子注》中多次談到糧食問題,如“道者,糧路也” “欲戰必先算其費,務因糧于敵也。” 在軍閥混戰中,能夠看到事物之本,曹操不愧為一代梟雄。
這個屯田制度的建立,可以說是曹操以后能雄霸北方的最重要的保證,在古代,誰控制的農業經濟,誰就控制的天下!從此,曹操擁有了能與袁紹一較高下的經濟基礎!
袁術擔心呂布成為自己的禍害,于是為自己的兒子求娶呂布女兒,呂布同意。袁術派將領紀靈等率步騎兵三萬攻打劉備,劉備求救于呂布。諸將對呂布說:“將軍您一直想殺掉劉備,現在可以借袁術之手將他殺死。”
呂布說:“不行。袁術要是把劉備收拾了,那么他就可以向北聯絡泰山郡諸將,將其勢力連成一片;我將處在他的包圍中。所以不得不救。”呂布率領一千多步、騎兵前往沛城。紀靈聽說呂布來了,暫停進攻。
呂布駐軍沛城西南,派侍從邀請紀靈會面;紀靈反過來邀請呂布,呂布就拉著劉備與他一道前往紀靈大營赴宴。宴會上呂布指著劉備對紀靈說:“玄德是我兄弟,現在受困于諸位;我生性不愿意看人打架,喜歡勸架。”呂布讓人把一只鐵戟插在營門外,然后彎弓搭箭,回過頭來對眾人說:“諸位看我射中那戟上的小枝,如果射中,你們各自罷兵;如果射不中,隨便你們決斗。”呂布射出一箭,正中戟枝。紀靈等驚駭,說:“將軍真是天威!”第二天再次歡宴,然后各自罷兵。
[點評]
戟的頂端兩側有兩道類似月牙的刀刃,頂端有類似槍尖一樣的尖端,呂布所射的就是這個尖端,在遠處是很難射中的,因為目標很細很小。呂布‘轅門射戟’的精彩一幕在《三國演義》第16回有精彩描寫,那是有歷史依據的。
劉備整合軍隊,得到士兵總共一萬多人,呂布非常厭惡,自己出兵攻打劉備。劉備敗走,投奔曹操。曹操厚遇劉備,任命他為豫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劉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后必為患。”曹操問郭嘉意見,郭嘉說:“劉備確實是英雄,但是明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杰,還擔心人家不來。如今劉備有英雄之名,窮途末路,前來投奔,如果您把他殺了,那就有害賢之名。如此,天下智士,都將自己生疑,轉投他處,明公將與誰定天下呢?鏟除一個人的禍患,而讓天下人失望,這正是安危之機,不可不仔細考慮!”曹操笑道:“你說到了本質!”于是給劉備增派兵士,供應糧草,讓他向東到沛縣,收集散卒,再圖呂布。
[點評]
呂布剛剛勸架,轉眼間又親自把別人從家里趕出去,這個態度的轉變夠快也夠大。(《三國演義》中,寫的原因是張飛搶了呂布部將宋憲、魏續的馬。)
劉備的命運真是悲慘,反復地被曹操、袁術和呂布蹂躪;關鍵他被虐待了之后,還得投靠以前的仇敵,這個忍耐力和臉皮的厚度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的。
當初,劉備在豫州,舉薦陳郡人袁渙為茂才。袁渙被呂布留用。呂布讓袁渙寫信辱罵劉備,袁渙不肯,再三強迫,還是不屈服。呂布大怒,用兵器脅迫袁渙威脅道:“寫之則生,不寫則死!”袁渙面不改色,笑著回答:“我聽說唯有德可以辱人,沒聽說罵能侮辱別人的。劉備如果是君子,你罵他,他也不以為恥;劉備如果是小人,他還不是一樣寫一封信給您罵回來,那受辱的是您而不是他。我當初事奉劉將軍,就和今天事奉您一樣。莫非那天我離開您之后,又替別人寫信來罵您嗎?”呂布羞慚而止。
張濟(曾經與李傕、郭汜同為牛輔三校尉)帶著自己的部隊從關中進入荊州地界。張濟在攻打穰城(河南鄧州)的時候被流矢射中而亡命。荊州的官員們都向劉表表示祝賀,劉表說:“張濟因為走投無路才來到荊州。我身為主人,多有失禮之處,以致于發生交戰的事兒;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現在他意外身亡,我只接受哀悼,不接受祝賀。”劉表派人接納張濟的部屬,好生撫慰;張濟的部屬對劉表感恩戴德,誠心歸附。張濟的族侄、建忠將軍張繡接管了張濟的部隊,駐扎在宛城。
當初,皇帝離開長安,宣威將軍賈詡上還印綬,到華陰投靠段煨。賈詡一向知名,在段煨軍中很有聲望,段煨對他也非常禮敬。賈詡秘密準備離開,投奔張繡。有人對他說:“段煨對你這么好,你怎么要走呢?”賈詡說:“段煨性格多疑,對我有所顧忌,不能在這兒待得太久,時間長了他就會圖謀我。我離開,他一定高興,又指望我結交大的外援,一定會厚待我的妻子兒女。張繡沒有謀士,也愿意得到我,如此我自身和家屬都能保全了。”賈詡于是去投奔張繡,張繡對他執子孫禮,段煨也果然將他的家屬照顧得很好。
賈詡建議張繡依附劉表,張繡聽從。賈詡前去見了劉表,劉表以客禮相待。之后賈詡說:“劉表,在和平年代倒是三公之才,但看不到事變,性格多疑,不能決斷,做不成事。”
劉表愛民養士,從容自保,境內無事,關西、兗州、豫州學士歸附他的數以千計。劉表于是建起學校,講明經術,命前雅樂郎、河南人杜夔制定雅樂,排練完成之后,劉表想在庭中觀賞。杜夔說:“將軍并非天子,卻在庭中公開演奏觀賞雅樂,不太合適吧?”劉表于是停止。
平原國人禰衡,年少時便有才智和辯才,但他性格高傲好強;孔融將他推薦給曹操。有次禰衡辱罵曹操,曹操大怒,對孔融說:“禰衡這小子,我殺他猶如踩死一只老鼠!但顧慮到這人向來有些虛名,殺了他后,天下人會認為我沒有容人之量。”于是曹操將禰衡送給劉表,劉表禮數周全并待他為上賓。
禰衡滿口稱贊劉表,但他卻喜好譏諷劉表的左右近臣,因此劉表的親信乘機對劉表誣陷他道:“禰衡稱將軍的仁德,可以和周文王相比;但他又說將軍大事不能決斷,終究成不了事。”這話正說中劉表短處,但其實并不是禰衡說的。劉表由此發怒,認為江夏太守黃祖性格急躁,就把禰衡送到他那里去。黃祖也很善待禰衡。后來,禰衡當眾侮辱黃祖,被黃祖所殺。
[點評]
禰衡,說得好聽一點,就是好逞血氣之快。《論語》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人在血氣方剛時容易好勇斗狠,控制不了自己,往往惹禍上身。曹操容不下他,將其送給仁厚長者劉表;結果劉表也容不下,把他送給脾氣最差的黃祖。黃祖也是“血氣型”,兩個血氣相碰,必崩一個。
實際上,用現在的話來說,禰衡就是一噴子,腦子少根筋。不過當今大部分噴子都活在網絡上,很少有人敢在現實中大噴特噴。所以說禰衡即便放到現在來也是個奇葩。他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