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聽過許多的演講,也聽過許多泛泛而談的“做自己”,那時候被人吹捧的個人成功法則,或者是許多人都艷羨不已的生活準則,最后變成了一則笑話,并非所有的人都懂得“做自己”的真實含義,也并非所有人都了解自己。
“我是誰?”,這個問題應該從內心、思想和認知中尋找答案。
卸下面具,從最深處找到自我本色
前段時間一直在討論“討好型人格”這樣一件事,有文章說這是自尊水平低的體現,也有人說這是社會叢林的生存之道,我并不是這樣的人,但是我卻見過不少這樣的人,他們趨炎附勢,跟陌生人嘮起家常來也非常自如,他們知道對方想聽什么話,他們急需得到每一個人的喜愛,若非如此,便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從他們眼神的惶恐中我可以看到一個精神的支離,而這樣的擔憂和煩擾完全是沒有必要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角色,也具有獨特的能力,需要相信這一點,更需要在自身找到這些優秀的品質,保持真的自我。不需要討好別人,更不需要為了得到大眾的喜愛而做不喜歡的事,或者模仿別人,只需要展示自己獨特的魅力,就像麥瑟爾夫人,獨到的脫口秀風格,受到大家的喜愛。
來玩一個游戲:假裝自己有興趣
奇葩說曾經有這樣一個辯題:喜歡但是底薪的工作和不喜歡但是高薪的工作,你選哪種?我的建議是,先假裝自己喜歡那份高薪的工作,試試看。
我一直以為不喜歡的工作對生命而言是無意義的,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我做過幾份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當然薪酬也一般(捂臉)。第一份工作我的狀態基本是長期處于疲憊期,遲到是常有的事,每天即使保持睡眠時間都無法緩和自己的疲憊,有種說不出的身心俱疲。
后來我才了解到事情的本真,工作與我而言并不辛苦,但是我的精神上卻一再折磨著自己,一句“不喜歡”的心理暗示,讓我連同心理上都產生著抗拒,精力在反抗中一點點被消磨,終于倒下了?,F在的第二份工作,我開始改變戰略,假裝自己感興趣,假裝喜歡現在的工作,從細節中發現有趣的方方面面,連同同事的有趣也包括在內,只有從思想上的改變,才能不會做無畏的精力犧牲。果然,即使上夜班,我也精力充沛,每天都安排的滿滿當當,讓閱讀調節生活。
如果不會四象限,真的感覺頭大事多生活累
很久以前我就熟知了重要-緊急四象限原則,重點運用在工作事項安排上,而這點很多人都知道,當然也會有不是很熟悉的,但是作為讀書收獲,有必要提一下。(嗯,也是為了湊字數)
當你看到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和材料一定不會輕松一笑,而是呼出沉重如山的一口嘆息,挽起袖子說干就干,但是幾個小時過后,文件數量沒有絲毫的改變,你一定也會感到疲憊不堪,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整理。
21世紀整理成為了生活工作的流行詞匯,因為整理真的不可或缺,文件夾、備忘錄、通訊錄哪個不需要整理,乃至家里的衣柜也并非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季節的變化時刻做調整。將工作事項按照事項按照四象限進行分類,然后再著手去做,能夠節省更多不必要的工作時間,也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當然需要偷懶的時候就將不重要的事外包出去,生活多么美好。
總而言之,會生活也要會工作。
PS:
2019年日更開始,第一天是一篇豆瓣影評,第二天的讀書感悟由于夜班的緣故,手寫還未重新謄寫,改日補錄。
圖片懶得找了,下次再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