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nly單
我在喧鬧的街角以開篇此文,又如昨天一般下起了急促的雨,還好今天包里有傘。
其實我是不太清楚此次要說的主題,心里有一個模糊的面但沒有確切的點,那就順應內心以文字在這里宣泄一場。
依然是那樣,我來說,你們看。
從最近說起,過的并不痛快,其實我本該習慣并接受這不順暢的一年,或是說成長的每一年都要經受打磨的疼痛與煎熬,只是我經受的種種已經超過了成長路上的界限。
我并不打算為自己平反,每一種承受也都意味著自己的某個選擇或是曾得以享受,對于這種看似公平的相等論,我用它安撫了自己無數次,且從很小的年紀開始。所以再大的問題在沒有解決或處理之前我不會說出來,我更喜歡多年以后或是不久之后與老友或是在這里娓娓道來,在吃透以后而不帶情緒與痛苦。
前些天某總跟我聊天,他說起帶自己孩子去旅游,孩子看到某物非要買,然而在景區內東西要比門口的貴很多,他很鄭重的問孩子是否確定要買,當孩子依然說買的時候,他允諾孩子這樣做了,只是到走出景區孩子自己發現自己買貴了,門口的要便宜很多,便懊悔自己買虧了。
我當時接下這些話:當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錯的時候,他會印象非常深刻,而且下次一定不會這樣,在他的潛意識里他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且在下次不會再有這樣的錯誤。如果你當時阻攔他反而不會明白這些。
他表示同意,并跟我說了很長一段話,告訴我不管什么時候做什么事都要知道自己想達到的目標點,然后奔著那個方向去走,或許會遇到許多波折,但即使拐了很多彎哪怕是走錯了最后也會到達的,只要你一直明確你想抵達的地方。最后跟我說希望未來不管我在哪做到哪一步,我能夠記得他或是說記得在此時的當下他曾給我一些點撥或是啟發。
說這些的意義在于,這讓我想起我自己的父親,可以說我從小到大我的每個選擇都是自己決定的,他們在提供盡可能的物質與建議支持下把所有的權力交于我自己,因而我也從小就比較有自持性,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因為在很小的年紀下就懂得如果我選擇錯了我是要自己承擔后果的,并且沒有人可去埋怨讓自己在精神上得以安慰。
印象里成年之前最大也最煎熬的決定是高中選擇文理科的時候,那年我十五歲,剛脫離對我姐姐的依賴,我每天都要跟父親打三個電話,每頓飯后都會打,壓根不成熟更不要說獨立。
當分文理科的時候我問他們我要怎么選擇,他們給我的答案是讓我自己看,喜歡哪個就選哪個。每個同學都有父母的建議或是說制約必須選擇什么,我清晰記得我那幾天每天都在操場的一角失聲痛哭,有對父母的不理解,有對這個選擇的恐慌與畏懼,當時的我并不具備現在的果敢與篤定,后來在老師的提議下以及自己對文字的偏好,我猶豫之下選擇了文科。
我心里埋怨了他們很久,甚至后來后悔沒有選擇理科我也是歸于他們不給我建議。不過后來父親幫我轉學,在新的一所學校下母親建議我重頭再來,在又一次選擇之下我堅定的選擇了順著這條路,不回頭,不后悔。
后來我很少再去后悔這件事,因為父母已經在我自身的錯誤選擇之下又給我創造了一次選擇,所以我對他們保持敬重以及感恩,于提供的物質、于創造的環境、于不可割舍的親情都給了我他們能力之下最好的。
所以說到這里看似偏題,實則圍繞在那里并沒有脫離。這一段我想表達的是于當下所承受的我并沒有理由去埋怨任何人,也沒有借口去說后悔,因為每個決定都是在我鄭重思量之下所選擇的,我必須要為此負責且承擔相應的后果。所以,當下所有需要面對的以及承受的我都沒有任何怨言。
關于自己對人群的恐懼感,我曾強迫自己去面對,迫使自己去解決,而現在我更多的是去接受自己的這種習慣,不再把喜歡獨處當作病態,不再把不愛言語當作問題,我自然的去接受它,也希望它在自然而然中能夠變得好一些,再好一些,哪怕是變得更惡劣我也會欣然接受,我尊重自己不再去強迫自己改變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慣。所謂,留者自留,正如身邊的人和這里的陌生人,無論多久之后你們倘若還在,那便是最珍貴也最應該留下的人,我想我們是可以泡上一壺好茶或是開一瓶好酒說很多話的人。
另一方面是關于面對問題。我是個始終追求完美并且認為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變得好一些,再好一些,不斷的前進與蛻化,卻始終認為自己還遠遠不夠,所以一直特別累。從此時來說,我看的淡了,不再急著去要答案,不再為差錯焦急,不再必須直奔結果,試著把腳步放慢一點,把眼光放遠一些。這讓我想起一位長者和我說的話,他告訴我不要急,每個年齡都有當下應該做的事,去做當下該做的,如果有想達到的目標,就把它分開,每一段都會有收獲同時也會輕松一些,不要急著去跳到以后,這樣太累,最好的年紀與青春,應該過得快樂一些,沒心沒肺一些,畢竟當下沒有需要考慮與發愁的本質問題,沒有人教你成長,所以你不會成長,但你要慢慢在摸索中學會成長。
還有就是難以脫俗的感情問題,許是從小的嬌慣,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所以第一場感情里我痛苦了很多年,糾結于為什么會沒有在一起,后來也終于在幾年的時間里得以成長與成熟,明白唯感情沒有道理與回報可言。從現在來講,我靜觀其變,在這個問題上我相信時間會給予答案,于眾人之中必當留下最合適的,即使不是最好的也無所遺憾。
其實我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從來沒有任何童年的感覺,滿滿的思緒以及考慮問題時面目的凝重,所以我并不向往孩童年代,反而渴望長大,直到現在,我還是想要長大,再長大一些。就好像是未來的自己不需要經歷當下的問題,但卻忽略了每一個階段都會有當下要面對的問題。理清了這些以后,也就更加懂得去把握當下并且不為所失而抱憾或是懊悔了。
前些天我在公眾號里說起我可能要迎接一個新的自己了,當時泛指的是某個局限之內,而此刻我意識到是經受一個階段的煎熬之后的完全蛻變,關于心態或是觀念。
在一年之前我或許會抵制,強制自己按著自己的方向去前行,包括性情在內都不允許自己有所偏差。而在時間的行走之下,我開始去接受自己,而不再是讓自己非要成為那個自己喜歡的樣子,試著最大范圍的去突破自己,打開對自己的束縛,不去把自己歸于一類人或是限制在一個圈子里。
理清這些之后內心也順暢了不少,所歷經的種種不順意也就不值一提了。這幾天一直想要跟爸爸聊天,想要讓他在某個點上點撥我一下,我很少會出現這種狀況,在我所行走的每一個階段里大大小小有父母的建議,但更多的是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我聽而不是灌輸于我,所以我一直保持自己獨立的思維去面對問題,然而這一次我出現這種想法也就印證了我前面所說的我可能要迎來一個全新的自己。
并非容貌,而非思想,是又一階段下的蛻變,面對問題的從容,解決問題的態度,對待人事的方式等等我所潛意識下的自發性改變。于這個地盤之中,在我一次次成長與蛻變之下,我希望有人離開,也慶幸有人還在,更開心有人來到我身邊,不停的離開與變更,最后才是真正得以收獲的時候。
言不及意,愿你有所獲。
祝好,也祝自己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