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寫作還會有框架,有思考,現(xiàn)在的寫作似乎變成了很隨意的,想到哪里寫到哪里。
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沒重點,沒邏輯。
而能寫出受大眾歡迎的內(nèi)容,一定是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出眾的結(jié)果。
原因就是沒意識到寫作中的剛需:
你寫這個東西對別人有沒有用呢。
退一步,如果自己看著自己的文章都沒有什么用,對別人想必就是浪費時間了。
普通人并不是因為起步時普通,而是因為他們永遠普通地活著,才成了所謂的普通人。
寫作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把我們的時間成倍地售出的方式,僅此一個原因就夠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1.在閱讀的時候,你有分析作者思路的習(xí)慣嗎?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思考到結(jié)論的呢?
在閱讀的時候,很少分析作者的思路,而內(nèi)心深處知道這是好的學(xué)習(xí)方法或?qū)懽骷记桑瑳]有體會到它的福利,所以難以行動。
邏輯和分析能力需要提升。既然笑來專欄是每天必學(xué)的,不妨從分析專欄開始。
2.?在閱讀的時候,你有認真對比自己與作者思路差異的習(xí)慣嗎?找到差異之后,你應(yīng)該做些什么?
人在閱讀的時候,往往是求同存異。遇到跟自己思考類似的,會覺得“我竟然跟他想的是一樣的”;然而遇到不一樣的思考,很少會進行對比與自我反饋。
在寫作與思考方面,同時需要工匠精神。
3.?如果寫作的根源是思考,那么,為了提高思考質(zhì)量,你必須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
比如六頂思考帽等書籍,都是促使人的思考的,但是整個過程總覺得很單調(diào),不如行動的思想就冒出來了。
確實如專欄中所說的那樣,
5%?的人在思考;
10%?的人認為自己在思考;
85%?的人,寧愿死也不肯思考……
沒有執(zhí)行的想法只不過是幻覺。
于是,到最后,即便是那少數(shù)的5%中的絕大多數(shù),有的也只不過是幻覺而已。
4.?寫書,是一種難得的“可以把自己的時間長期重復(fù)銷售很多次”的時間銷售方式;那么,除了寫作之外,還有什么活動也是如此的呢?
投資?
5.?顯然,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持續(xù)時間投入又是必須的……?在什么情況下如此?又,為什么?
成長是需要時間持續(xù)投入的。寫作也建立在自己特立獨行的正確上,需要自己有視野有寬度。
本次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