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互相的打鬧,甚至語言上、肢體上的暴力,似乎每個成長后的人都會經(jīng)歷過。有的是事情的主導(dǎo)者,有的是事情的承受者,有的是貫穿整條事件的旁觀者,觀眾。但無論如何,很多90后的人(包括我在內(nèi))都無一不親身全部經(jīng)歷過不同的事情角色的轉(zhuǎn)換。
以下是分享一封在書籍看到的“理性”辦法,不僅能讓自己清楚地意識到背后的嚴(yán)重性,而且能拓展到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也都是一份有價值的參考。
標(biāo)題?
早在標(biāo)題頁的第一自然段就透露出整篇文章的主題:
大人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這句話至少有兩層含義:
1.?貼身的保護總比不上自我的保護.2.?本質(zhì)上是危關(guān)處理的政治教育.?? ? ?? ? ?? ? ?? ? ?? ? ???
圖片2
家長們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一步,尊重兩點:
1. 事情的“實”.
2.孩子個人的自我意識,決策能力。誰選擇,誰?負(fù)責(zé)。
家長們的第二步問問題:用好問題引導(dǎo)出你想要的答案。
1.你們倆在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誰做不對?
2.碰到這個問題,有沒有告訴老師?
3.?老師知道后,她有批評對方,或者老師具體做了什么?
4.你的心理難過,你想有什么辦法才能不難過?
問問題的幾個關(guān)鍵點:
1.針對一些連簡單的是非觀,價值觀都沒搭建好的。
?對上學(xué)的孩子或者剛?cè)肼毜男律€是多用選擇題不用開放題提問??。
2.讓對方先說出事實,尊重事實而且重視當(dāng)時的情緒。
先穩(wěn)定情緒,再拋出解決思路的問題。
圖片3
圖片4
圖片4的重點在于列出了適用范圍,而且給出一個理性角度剖析的本質(zhì):沒有什么方法可以一勞永逸,這種以牙還牙的,以眼還眼的方式,也只有在雙方力量擔(dān)當(dāng),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適用。
?—————————————— ?????? 2017/10/15? ? ? ? ——————————————
另外,可以拓展思考的是:孩子遇到問題了,或者碰上困境,該如何處理解決?
尤其像這類孩童之間的(語言、肢體)暴力是件持續(xù)性、邏輯關(guān)系不太清晰的事情,我們要怎么處理??這就好比我們身處危機,我們要如何解決?如果作為一個危機公關(guān),在困難來臨面前,如何應(yīng)對?? ? ??????
書籍-非暴力溝通
? ?? ? ?找尋問題的答案不應(yīng)該由家長直接給出,最好是由孩子辯證實踐后得出結(jié)論。引用非暴力溝通的首要四法則:觀察、感受、需求、請求(也可以理解為四個順序)。
父母先觀察孩子的舉止行為是否與平常有出入,然后清楚地表述你所觀察的現(xiàn)象。比方說:我剛剛觀察到你的臉部稍有疲倦,雙眉緊鎖,好像很失落的樣子。接著是表述你的感受,或者詢問剛才的判斷是否合理。比方說:我對此感到有些擔(dān)憂/最近你是否覺得事情有些阻礙,心情有些低落?接著述說你真正的需求,你可以這樣說:我希望健康正常的,不受打擾地生活/我希望少些人與我為敵/我不想受到不公正帶來的委屈感。至于請求方面,我們可以向局內(nèi)/局外人求救,發(fā)出具體請求。(另起一章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