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不喜歡看書,與父母有沒有關系呢?
答案顯而易見,是很有關系的。
我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很強。?
如果家長每天在家拿著手機或平板,刷朋友圈、看視頻、玩游戲,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依舊手機不離手,甚至在孩子要求陪伴時候,讓手機或電視去陪孩子。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多半不會喜歡閱讀。
曾有記者在某校做過采訪,不少孩子都說平時家長晚飯后就看電視連續劇,除了看些報紙,很少閱讀文字類的東西,所以孩子也很少看書,而且容易跟家長一起看電視。
相反,如果家長對讀書熱情很強烈,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楊絳先生曾在回憶錄中寫到,她年少的時候非常喜歡讀書,最大的影響就來自于母親。母親每天都很忙,忙著操勞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
偶有空閑的時候,母親則會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看得津津有味。這份愉悅感染了楊絳先生,她也有模學樣,開始看書,并從此愛上了閱讀。
后來,她愛讀書的習慣也深深地影響了自己的女兒,女兒錢瑗長大后,同楊絳一樣成為了知名大學的教授。
一個有著豐厚藏書,喜好閱讀的家庭,不僅能影響一代孩子,甚至能影響兩到三代孩子。
那么到底要如何營造一個愛閱讀的家庭氛圍呢?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01.
家長成為讀書的榜樣
家長的榜樣示范,力量最是無窮。但很多家長會說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時間讀書,這該怎么辦呢?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都處于空閑狀態。比如在銀行排隊等待辦理業務,在醫院的長椅上等候看病,上班路上。“見縫插書”無疑是可以立竿見影的。
有時候從書中了解到的知識,就能解答孩子偶爾提出來的問題,同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答案都在書中,自然可以引起孩子讀書的興趣。
02.
建立家中的圖書角或者書房
英國著名文學大師艾登·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中說:“閱讀總是需要場所的。閱讀的場所和我們閱讀的樂趣、情緒、專心度有極大關系。”
在進行閱讀的時候,一個相對獨立、舒適的空間也是必要的。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打造一個專門用來閱讀的房間,在里面放上滿滿的書籍。假如經費有限,則可以采購幾個小書架,放在臥室或客廳的某個角落,讓孩子隨手就能拿到書籍,吸引孩子進來停留、閱讀。
03.
和孩子約定一起閱讀
家長和孩子一起約定每周或每月共讀的書目,在每天的晚飯后半個小時,進行親子閱讀。而閱讀的形式由孩子自己決定。
每讀完一本書,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共同探討書中的情節。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能促進親子之前的感情,而且能夠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