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晚班路上,沒有拿捏準時間,趕到站臺時,公司班車已經開走了。
這一帶是新開發之地,公交車較少,出租車也極為少見,對于趕時間的上班族,花長時間等這兩樣交通工具是極為奢侈的。
前方有個地鐵站,雖然不通往公司方向,至少要找像出租車這樣快捷的交通工具在那里還算容易。從我目前所處的位置到地鐵站,步行依然要花三十多分鐘,如果加快步子,二十分鐘應該能到。比起在此處花三四十分鐘都可能等不到一輛公交車與出租車,跑步過去已經能為我省下不少時間。
快到地鐵站時,已經體力不支了。我慢下來,開始留意周圍來往的車輛。出租車倒是隨處可見了,但沒有一輛是空的。繼續往前走,在眼前越來越嘈雜的世界里,我在竭力搜尋著目標。就在這時,我注意到前方隱約傳來些吵鬧聲,像是有人聚眾吵架。我被吸引了過去,遠遠地看到地鐵站出口處,鬧鬧嚷嚷圍了一大片人。
是在打群架還是在鬧事抗議?這樣的疑惑第一時間蹦了出來。
待走到近處,我被眼前這一幕震驚了。
地鐵站出口的欄桿處,黑壓壓的圍滿了一大撥人,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黑的白的,全都一只手抓在欄桿上,另一只手高高舉過頭頂不停地揮舞,對著出站口潮水般涌出的人群,扯開嗓子賣力地狂吼: 摩的摩的...面包車面包車...三輪車三輪車...電瓶車電瓶車...原來是各路拉客司機。
只見他們個個唾沫橫飛,面紅耳赤,青筋爆漲,用盡渾身解數靠音量來引起面前這些潛在客戶的注意,似乎不把肺里最后一口氣用完誓不罷休。那對著出站人群賣力吆喝而抻長脖子的神態,又像極了為捍衛領土而對侵虐者發出怒吼的大鵝們。
人潮從左到右一撥撥涌出來,伏在欄桿上的司機們也隨著人潮時而左偏,時而右移。假若把這個畫面放快,就是一個活生生橫向拉長的巨型不倒翁。有一刻我甚至在想,他們身下的欄桿,還能承受多久這樣的重力。突然又覺得這樣的焦慮在此般熱烈的狀況下竟顯得有些多余。
我注意到,任憑司機們怎樣劃拉開身旁的眾多競爭者高聲吆喝,怎樣奮力撕扯,人群中也難得有幾個人能真正坐上他們的車,沒有人會因為誰的嗓門大就坐上誰的車,即便喊得口干舌燥喉嚨冒煙,這就是現實。通常離家遠的就直奔旁邊的公交車站,近的就步行回家。司機們往往還來不及對著上一撥離開的望洋興嘆,又不得不趕緊加入下一輪的追堵圍剿。
地鐵站出口的走道上,一位臉色復雜的年輕媽媽,抱著一個兩歲大的孩子在人潮中艱難地挪著步子,孩子興許是被嚇著了,躲進懷里哇哇大哭。有個出站的女孩子,在流動的人群中邊走邊好奇地瞅著欄桿外的司機們,不時捂著嘴笑。人群中,更多的是下班回家的上班族們,他們大多神態自若,氣定神閑,這一幕或許于他們而言早已司空見慣。旁邊是人行道,來來往往變換著不同的行人,每個過路人都用一種或驚奇或新鮮或看熱鬧的目光望向這里。在這片由聲音匯集成的哇吱亂叫的海洋里,每個人都在扮演各自的角色,在匆匆一瞥后,又都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
后來,每次路過這里,仍然能透過人群看見他們奮力拉扯的身影。我偶爾也會成為他們潛在的客戶混在出站的人潮里,只是,我一次都沒有成為他們真正的客戶。因為有更高性價比的公共交通在等著我,我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這就是生活。
很多時候,我會被這個場景里彌漫著的某種力量所觸動,在那一瞬間,你或許會在他們拼盡全力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