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嶺,蒼松古樹掩映下的古村落

在石臺縣有這樣的一個地方,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與世無爭;在白石嶺有這樣的一個地方,白墻黛瓦,窄巷幽深,水墨剪影,婉約玲瓏;在這里,有兒時的美味,木雕花的大床,熱鬧的民俗;在這里,有著不老的傳說,也許你一直在尋找,當你找到了的時候,就不想離開......

白石嶺是安徽石臺縣大演鄉的一個古村落,相傳,白石嶺初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隨著石臺縣旅游的開發,這個古老的村落逐漸向世人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白石嶺包括兩個小村,均依山而建,錯落有序,頗具山寨風味。在村子的中央,一座白石亭立于河畔。這座石亭也成為當地百姓聚集的一個場所。站在這里向遠處望去視野開闊,遠處村莊掩藏在層林盡染之中,古樸的徽派建筑若隱若現,不遠處布滿青苔的石階曲折蜿蜒,旁邊是潺潺的溪水和拱橋。白石嶺因為保留的古樸沒有商業化而逐漸成為了攝影師和畫家們的最佳選景地點。從石臺縣城出發往東約30公里就是白石嶺,這里遠離了都市的喧囂,千年參天古樹坐落在村口,村內有斑駁的馬頭墻,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生命力旺盛的古樹,閑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發著古樸典雅氣息的古村落。

這里因為避世且環境優美,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書畫家和攝影愛好者前來寫生創作,當地的政府也在組織人力和物力對白石嶺破損的房子進行修復,將這里打造成為一個影視基地,以便更好的促進當地的生態旅游發展。相信每一位來到這里的人都會對白石嶺美麗的環境和形態所贊嘆,美麗的古村落需要我們靜心去體會、用心去解讀、真心去呵護。

剛進村就可以看到路邊的幾顆參天古樹,這里的古樹高大粗壯,有的古樹甚至有了千年的樹齡,在每棵樹上均掛著石臺縣政府監制的古樹信息銘牌,樹與樹之間的距離雖較遠,但繁茂的枝頭卻相互交織在一起,遮天蔽日。

村落中心的白石亭,這里是村民們休憩,聚集聊天和乘涼的好去處。

沿著村口石板路拾級而上,走過石拱橋,便是一片古樹林。雖然林子并不大,但樹種卻及其豐富,被村民稱為“百樹林”。

百樹林北旁的高坎之上是“舒氏宗祠”,祠堂分三進,后進本設有戲臺,早時因年久失修而倒塌,白石嶺是石臺縣內的舒式宗族的發源地之一。

走進這個古村落,可以看到村中大多數的房屋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很破舊了,這些房屋都是具有皖南特色的徽派建筑,這也正是書畫家和攝影愛好者們進行創作所需要的,古村落中的大多數民居都是由專業的維修隊伍進行修復,修舊如舊。

白石嶺,石臺縣大演鄉新聯村的一個自然村落,初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白石嶺與國家級保護區牯牛降一脈相連,有觀之不盡的奇峰異景,是皖南旅游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里上了年紀的人如數家珍,兩位老人不知道是在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還是家長里短。

穿行在村子中,古樸典雅的氣息撲面而來。

白石嶺本是一座古寨。相傳,白石嶺當年富甲一方時,引來了不少強盜侵襲,為防御強盜襲擊,村人依山建寨,并設望風哨樓,山寨之名由此而得。

白石嶺在現存的60余棟粉墻黛瓦的老屋子中還有幾棟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現存的古跡也足以證明這里歷史的悠久。

白石嶺改造建設的提升,也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來,這不但起到了宣傳白石嶺的效果,而且還帶動了當地山村經濟的發展。

在這個古村落的周邊還有大量的梯田,在三月份油菜花開的時候,更是會有很多畫家和攝影愛好者專程來到這里進行藝術創作,

看他們作畫,時間就像忽然慢了下來?!?/p>

得知我們的到來,當地的村民特意的進行了一場充滿特色的民俗表演。

舊時,白石嶺村盛演地方戲,新中國成立后還一度組建黃梅戲劇團外出表演,一年一度的舞馬燈活動一直保留至今。

婚慶的習俗在每個村子中都是極為熱鬧和隆重的事情。

我們在來白石嶺的路上,道路還一直在進行著維修,相信等有一天道路修好交通更加方便了,白石嶺優美的自然景觀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小貼士:

1. 交通:自駕路線:合肥出發,沿合安高速至池州殷匯站下,上S325省道進入石臺縣后,轉乘縣內公交到達大演鄉白石嶺。

2. 白石嶺美食:石臺紅燒肉、石臺螺絲雞、一品鍋、野竹筍、野蕨菜、野馬蘭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