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像春晚看到胡歌、鹿晗幾個男神就等于看完了全部一樣,春節伴隨著同學會結束也就結束了。
大年初三,我作為熱心人士之一又組織了一場高中同學聚會。這是我們繼去年開啟的第二屆。
不管早到晚到,總共來了15人,較去年多出了4個。人越來越多,組織起來的勁兒才會越來越大。
實話說,全部聚齊是不可能的。總有一些人遠離了家鄉,總有一些事牽絆著重聚的步伐,總有一些記憶隨著時光消解蒸發,最后變成不必再見的理由。
這是一件令人傷感但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2
聚會前,我們幾個組織者一起商榷同學會中的環節。
先是錄個一起舉杯給大家拜年的小視頻發到群里,讓沒來的同學和老師感受一下集體的溫度。接著憶往昔歲月,分享上學時印象最深的人和事。然后交流探討如今工作生活的困惑和經驗。最后是說出2017的新年愿望。
我們發現回憶往昔這個環節用到的時間最多。畢竟那時花樣年華,唯一的大煩惱就是學習,小煩惱是父母過多的管束,同學朋友間的小摩擦,還有一點對異性的情感萌動。而如今各種生存生活壓力,矛盾磕碰,情感匱乏,人際雜亂,讓人無處遁形。
我們追憶往日時光,一方面忘卻眼前的茍且,在蔓草叢生的碎片記憶里拼湊出一副似有似無的浪漫、快樂和單純,另一方面也感受過去陌生的自己漸漸給如今帶來問候,讓自己看到人生的多維度,滄桑的無厘頭。
是的。好多過去都已經找不到了。
譬如說我已經忘了我曾帶領同學們唱《陽光總在風雨后》,忘了曾有每周一在學校門口值日抓遲到的事情,更加忘了當年的自己和誰為什么要好了一陣又疏遠了……不料,竟有其他同學真的就記得,挖出來讓你大吃一驚的同時,又拓展了新的記憶。
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記憶,卻莫名又讓你增添了新的感悟,新的財富。
3
越長大,越需要了解自己,剖析自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拯救面對混亂現實的自己。
而那些遙遠的曾經,在同學會中, 你不必刻意,卻總會有驚喜。
白巖松說,不必擔心歲月匆匆,過去的一切都會模糊,沒關系,想不起來的,同學替我們記住。至少還有你嘛。
對,友情在聚會中發酵,逐漸上升為親情。讓我們不僅擁有一個溫暖的過去,還有一個無限向前伸展的臂膀。
不過,我們并不依賴這一切。除了“至少還有你”,我們會發現,原來還有過去的那樣一個我,ta對生活沒有太多概念,ta很單純,ta很不合群,ta對未來充滿無限期待……
而年月逝去,當初那些感動我們的已不再令我們感動,當初那些嚇退我們的也不再令我們恐懼。
感官退化,是好事也是壞事。我們多了洞察人心、自我保護和處理世事的能力,卻少了生命原始的張揚和飽滿。
為何會如此?如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擁有貫通過去和現如今所有美好的能力,在直面淋漓的鮮血時既有不動聲色化解的本領,又有觸動心弦暗潮涌動的頓悟?
我想,這會是同學會結束后值得好好思考的兩個問題。
而答案,同學會的相聚過程會給你帶來靈感。一次不行,那就兩次,三次。
4
如果說同學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常有難以彌補的遺憾。
沒來參加的人,就像不敞開心扉去接納另一段感情,沒有欣喜、沒有感悟,更沒有痛苦。頂多淡淡地嘆一聲氣,表示同學會于自己是一個空白;或是羨慕一下現場的氣氛,希望下次可以參加。
而參加的人,因為有了新的接觸,便多了新的故事。故事中,有面對舊時故友,頓生情愫的;有抱著小小心愿來卻未曾實現的;有想見的人卻未見ta出現的……
當然,這是一部分。
還有一部分人成功地將過去和現在完全割離,無法讓自己從現在回到哪怕是片刻的過去。這種人擁有明明參加了同學會,卻不曾得到感覺的遺憾。
然而,不管何種遺憾,都是美好的。因為短暫,因為難得,因為若即若離。并且,那些所謂的遺憾都轉瞬即逝,在人生的長河中,在血液的流淌中,留下的只會是更多的記憶和感動。
由回望的角度看如今,那是豐沛生命,自我充盈的感動。
作者|袁筱魚:新聞系科班出身的職業文字人。一個專注于記錄和分析生活的非著名記者。作品多見于各大主流媒體、書籍中。已出版散文作品《向前一步邁入成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