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確幸:
1、利用微信讀書的讀書幣購買了《魔鬼經濟學2:擁有清晰思維的藝術》終于又可以繼續來看經濟學類的書了,那時候一直想看來著,結果把讀書幣給用光了,才看完《魔鬼經濟學1》,這對我來說也是屬于小確幸了……
三、今日得到:
學習卓克老師的《科學思維課》047/問答:分娩到底有多疼?
通過本章導讀你應能解答以下疑惑:
1、對疼痛的量化,國際上有些量表中哪些屬于最強烈的?
2、關于剖腹產和自然分娩的生產方式孕婦可以自主選擇嗎?
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自然分娩有哪些誤解?
4、剖宮產相較自然分娩有哪些劣勢?
5、為什么無痛分娩在中國很少有醫院做?
下面由我詳細拆解解讀:
1、國際上的量表中最強烈的疼痛分別為分娩痛、三叉神經痛、急性闌尾炎,以上疼痛存在個體上的差異,以前最強烈疼痛指的是從平均值上看。
急性闌尾炎代表了一大類的疼痛,就是內臟疼痛,這種疼痛不但強烈,而且定位還不準,病人自己是不知道病灶在哪的,有時候覺得胃疼得受不了,其實一檢查發現是冠心病。
三叉神經痛在一些頭疼中會出現,還有就是像皰疹病毒在面部神經發作的時候,就會彌漫到三叉神經上,這種疼痛有時候可以說是痛不欲生的,會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疼的時候半個腦袋都會水腫起來。
2、選擇剖腹產還是自然分娩的生產方式,其實孕婦是不能進行選擇的,卓克老師告訴我們,雖然醫生會考慮孕婦的愿愿,但最終還是要根據孕婦的身體情況選擇生產方式的。
如:孕婦有心臟病和高血壓,或者是嬰兒式臀位,就是說頭在里,屁股朝外的姿勢,或者說是胎兒有缺氧的情況,那就不能冒險自然分娩了。
3、(1)從時間維度來講,如果把比較時間點截止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剖宮產確實會“更不疼”。
如果把比較時間拉長截產婦可以正常下地活動了,剖宮產在孩子出生之后,還要疼上一周多的時間而且是持續比較強烈的疼痛。
(2)自然分娩,當孩子出來的那一刻,就會感覺無比輕松,幾乎沒有疼痛。如果疼痛真的可以有一個強度乘以時間的總量這么一個概念,那自然分娩肯定遠低于剖宮產的。
4、剖宮產有劣勢通過解讀卓克老師的課,基本可以確認為三個分別為:
(1)剖宮產會持續疼痛。
(2)剖宮產的孕婦死亡率是明顯高于順產的,羊水栓塞是10倍于自然分娩,還有產后大出血也明顯高于自然分娩,還有嬰兒呼吸的問題也明顯高于自然分娩。
(3)剖宮產的嬰兒,之扣面臨的感染風險會更高,因為很有可能會用到抗生素,會影響人跟微生物建立第一次平衡的過程,就在這第一波剖宮產中被毀掉了。
5、無痛分娩在中國很少有醫院做的原因有兩個:
(1)一個是產婦跟家屬以為無痛分娩的麻醉會損害嬰兒的大腦;這個是完全沒有證據的,美國的無痛分娩比率大概有60%至70%,其實剖腹產、剖宮產用到的麻醉劑是無痛分娩的5倍、6倍、7倍。
(2)另一個原因就是麻醉師人數太少。
6、談談我讀了本章的感受?
其實女人都蠻不容易的,在生育下代付出了不少代價感受了幾乎是病痛中最強烈的疼痛了,對你媽媽和老婆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