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JS是一種動態類型語言,變量沒有類型限制,可以隨時賦予任何值。
雖然變量沒有確切的類型,但是數據本身和各種運算符是有類型的。如果運算符發現,數據類型與預期不符,就會自動轉換類型。比如,減法運算符兩側的運算子應該是數值,如果不是,就會自動將它們轉為數值。
二、強制轉換
強制轉換主要指使用Number、String、Boolean
三個構造函數,手動將各種類型的值,轉換成數字、字符串或者布爾值。
2.1、Number()
使用Number
函數,可以將任意類型的值轉化成數值。
下面分成兩種情況討論,一種是參數是原始類型的值,另一種是參數是對象。
(1)、原始類型值的轉換規則
原始類型值主要是數值、字符串、布爾值、undefined
和null
,它們都能被Number
轉成數值或NaN
。
// 數值:轉換后還是原來的值
Number(324) // 324
// 字符串:如果可以被解析為數值,則轉換為相應的數值
Number('324') // 324
// 字符串:如果不可以被解析為數值,返回NaN
Number('324abc') // NaN
// 空字符串轉為0
Number('') // 0
// 布爾值:true 轉成1,false 轉成0
Number(true) // 1
Number(false) // 0
// undefined:轉成 NaN
Number(undefined) // NaN
// null:轉成0
Number(null) // 0
Number
函數將字符串轉為數值,要比parseInt
函數嚴格很多。基本上,只要有一個字符無法轉成數值,整個字符串就會被轉為NaN
。
parseInt('42 cats') // 42
Number('42 cats') // NaN
上面代碼中,parseInt
逐個解析字符,而Number
函數整體轉換字符串的類型。
另外,Number
函數會自動過濾一個字符串前導和后綴的空格。
Number('\t\v\r12.34\n') // 12.34
(2)、對象的轉換規則
簡單來說,Number
方法的參數是對象時,將返回NaN
。
Number({a: 1}); //NaN
Number([1, 2, 3]); //NaN
//注意數組有點不一樣
Number([1]); //1
Number([]); //0
實際上,Number
背后的真正規則復雜得多,內部處理步驟如下:
1、調用對象自身的
valueOf
方法。如果返回原始類型的值,則直接對該值使用Number
函數,不再進行后續步驟。
2、如果valueOf
方法返回的還是對象,則改為調用對象自身的toString
方法。如果返回原始類型的值,則對該值使用Number
函數,不再進行后續步驟。
3、如果toString
方法返回的是對象,就報錯。
注意:自己定義valueOf
和toString
方法,不過一般來說對象的valueOf
方法返回對象本身,所以一般總是會調用toString
方法。
2.2、String()
使用String
函數,可以將任何類型的值轉化成字符串。
規則如下:
(1)、原始類型值的轉換規則
數值:轉為相應的字符串。
字符串:就是簡單的輸入輸出,值不變
布爾值:true
轉為"true"
,false
變為"false"
。
undefined:轉為"undefined"
。
null:轉為"null"
。
(2)、對象的轉換規則
String
方法的參數如果是對象,返回一個類型字符串;如果是數組,返回該數組的字符串形式。
String({a: 1}); //"[object Object]"
String([1, 2, 3]); //"1,2,3"
String
方法背后的轉換規則,與Number
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互換了valueOf
方法和toString
方法的執行順序。
1、先調用對象自身的
toString
方法。如果返回原始類型的值,則對該值使用String
函數,不再進行以下步驟。
2、如果toString
方法返回的是對象,再調用valueOf
方法。如果返回原始類型的值,則對該值使用String
函數,不再進行以下步驟。
3、如果valueOf
方法返回的是對象,就報錯。
下面是一個例子。
String({a: 1});
// "[object Object]"
// 等同于
String({a: 1}.toString());
// "[object Object]"
上面代碼先調用對象的toString
方法,發現返回的是字符串[object Object]
,就不再調用valueOf
方法了。
2.3、Boolean()
使用Boolean
函數,可以將任意類型的變量轉為布爾值。
它的轉換規則相對簡單:除了以下六個值的轉換結果為false
,其他的值全部為true
。
undefined
null
false
0
NaN
""或''(空字符串,引號之間沒有空格)
注意:所有對象(包括空對象)的轉換結果都是true
。
三、自動轉換
自動轉換,它是以強制轉換為基礎的。
自動轉換的規則是這樣的:預期什么類型的值,就調用該類型的轉換函數。
比如,某個位置預期為字符串,就調用String
函數進行轉換。如果該位置既可以是字符串,也可能是數值,那么默認轉為數值。
由于自動轉換具有不確定性,而且不易除錯,建議在預期為布爾值、數值、字符串的地方,全部使用Boolean、Number和String
函數進行顯式轉換。
3.1、自動轉換為布爾值
當JS遇到預期為布爾值的地方(比如if
語句的條件部分),就會將非布爾值的參數自動轉換為布爾值。系統內部會自動調用Boolean
函數。
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六個值,其他都是自動轉為true
。
下面這個例子中,條件部分的每個值都相當于false
,使用否定運算符后,就變成了true
。
if ( !undefined && !null && !0 && !NaN && !'') {
console.log('true');
} // true
下面兩種寫法,有時也用于將一個表達式轉為布爾值。它們內部調用的也是Boolean
函數。
// 寫法一
expression ? true : false
// 寫法二
!! expression
3.2、自動轉換為字符串
當JS遇到預期為字符串的地方,就會將非字符串的數據自動轉為字符串。系統內部會自動調用String
函數。
字符串的自動轉換,主要發生在加法運算時。當一個值為字符串,另一個值為非字符串,則后者轉為字符串。
'5' + 1 // '51'
'5' + true // "5true"
'5' + false // "5false"
'5' + {} // "5[object Object]"
'5' + [] // "5"
'5' + function (){} // "5function (){}"
'5' + undefined // "5undefined"
'5' + null // "5null"
3.2、自動轉換為數值
當JS遇到預期為數值的地方,就會將參數值自動轉換為數值。系統內部會自動調用Number
函數。
除了加法運算符有可能把運算子轉為字符串,其他運算符都會把運算子自動轉成數值。
'5' - '2' // 3
'5' * '2' // 10
true - 1 // 0
false - 1 // -1
'1' - 1 // 0
'5' * [] // 0
false / '5' // 0
'abc' - 1 // NaN
上面代碼中,運算符兩側的運算子,都被轉成了數值。
一元運算符也會把運算子轉成數值。
+'abc' // NaN
-'abc' // NaN
+true // 1
-false // 0
(本系列下一節為 — 錯誤處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