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北京博物館通票看到了法源寺,于是出發了。在路上開始百度,李世民為了悼念在遼東北征中陣亡的將士而建,到武則天時期才竣工,賜名“憫忠寺”。
643年,百濟與高句麗練手攻取新羅,新羅向李世民請求出兵高句麗。在此之前,隋煬帝曾三征高句麗,兩次失敗,最后高句麗請降,卻拒不歸還給被俘的軍民,“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三次戰爭嚴重耗損隋朝國力,同時造成民不聊生,終于隋末農民起義爆發。而李世民則幾乎重蹈隋朝覆轍,雖《通典》中記載“役殆兩千余,騎失之八九”,但是十七萬人出征,最后撤兵了,怎么可能只有二千的死亡。
扯遠了,之后宋欽宗被囚禁的也是此地。宋微宗則被關押在延壽寺,延壽寺始建于遼代,如今已只剩一棟破舊的小樓,其他蹤跡全無。
之后,1924年4月,泰戈爾訪華,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人的陪同下,也曾到法源寺賞丁香。法源寺則有“丁香詩會”傳統。下次倒是可以春天再去看看那據說是明代種下的丁香樹。
最后與之相關的,有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一書,描述了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那一段歷史,還沒看,可以看看。
從菜市口地鐵站出來,步行至教子胡同,法源寺門口坐了好些行乞人,大概是因為是如今佛學院,來拜佛的人多,他們在此處有些“固定”收入。給通票蓋了個菠蘿狀千佛蓮座后,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