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孤兒”“我沒有爸爸,我沒有媽媽,我沒有半個親人”,一開篇就是這樣的情節,嚇了我們一大跳,難道是個悲傷的故事。峰回路轉“說什么傻話!你當然有爸爸,也有媽媽!”虛驚一場,原來一只小貓頭鷹在自編自導地演戲呢——《毛頭小鷹》,文/[美]羅勃·卡魯斯,圖/[美]荷西·阿魯哥、[美]艾琳娜·杜威,譯/柯倩華,明天出版社出版2011年出版。
這只喜歡表演的小貓頭鷹名字叫做毛頭,它從白天到晚上一直演個不停。爸爸和媽媽在毛頭的培養上有了分歧,爸爸希望他將來能當律師或醫生,媽媽希望他當演員或劇作家。毛頭討爸爸歡心,也討媽媽歡心,可是你猜,毛頭長大以后是什么……
這本書的語言非常的簡潔,圖畫卻非常豐富。簡簡單單的一句“白天,毛頭演個不停。晚上,毛頭演個不停。”下面配上了那么多細節豐滿、生動有趣的畫面。蜂鳥懸停、大鳥俯沖、紅鸛單腳獨立、負鼠倒掛入睡、鴕鳥埋頭沙坑都成了毛頭模仿的對象,而且它還混跡在了人字雁陣中間,只不過人家大雁都是嘎嘎嘎的聲音,而他則發出呼呼呼的聲響。最讓我和小朋友大笑不止的是它竟然坐在一個紅蘋果上學著別的鳥的樣子在孵蛋。
這個毛頭小鷹是個鬼機靈的小家伙兒,它既滿足爸爸的期望又遵從媽媽的意愿。扮演醫生那是像模像樣呀,給巨嘴鳥看嗓子、給小蛇綁繃帶、給鱷魚瞧眼睛,還戴上帽子和眼鏡煞有介事的當律師呢!媽媽給上的表演課更是滿足了它表演的欲望,不過嘚瑟過頭也就會有糗事出現,當毛頭在石頭上表演踢踏正起勁時,咦——腳下的石頭怎么動了起來呀,毛頭一下子跌落下來,原來那那個石頭是個大烏龜。
故事的結尾出乎意料。淺藍色的背景下,一只貓頭鷹正飛躍崇山峻嶺奔向遠方,它的手里還拎著一只紅色的桶,這是要去干嗎呢?翻到最后一頁,謎底揭開,原來長大以后的毛頭成為了一名消防員,細心的小朋友還發現是第27號消防員哦!
這個故事非常地詼諧幽默,圖畫中蘊藏的有趣細節,會孩子們感覺既輕松又認同。笑過樂過之后帶給成人的是思考和反省,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和毛頭的爸爸媽媽一樣,對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期盼和冀望,而一個孩子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會有什么樣的成就,真的很難說。過多的規劃和干涉沒有任何的意義,年幼時深度陪伴,長大后適時放手,這也許是為人父母應該做的。
念完書,熄了燈,小朋友還是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我們就一起聊聊天。“寶貝兒,你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呢?”沒想到得到了這樣的回答,“我長大了想結婚,然后生一個寶寶,給她做飯,給她念故事,好好照顧她。”哦,這個理想好樸素、好平凡呀!好吧,寶貝兒,你長大了就做個幸福的普通人吧,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過有滋有味的小日子,不過一定要記得幸福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