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起床,來不及關掉鬧鐘,我先打開朋友圈微博,這個初中同學又換了個女朋友,那個高中同學練出了八塊腹肌,這個大學同學在國外深造好像每天都在旅行。
現在的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社交圈混跡,蹲馬桶、坐地鐵、走路,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時間都不放過。
我總是這一次刷朋友圈要刷到上次看到的為止,否則絕對不停下,好像害怕自己錯過什么。
我當然知道這些只是他們鏡頭前的生活,但心里還是會羨慕一下,為什么別人身材這么好?為什么別人不用上班?
有時也會冷笑一下:愿我們終將過上朋友圈的生活。
02
看多了別人的生活之后,你會像喝了碗雞湯一樣也努力去把生活過得更好嗎?
不會。
我們很自然的把所有別人過得好的原因歸結為他的家庭,他成長的環境,或者干脆只停留在口頭“好羨慕。”
反而當我們沉迷于社交的時候,也漸漸失去了自己。
突然有一天,和我關系很鐵的朋友跟我說“你活得挺不像自己的。”你明明前一秒還在跟我吐槽的事,等到你朋友圈的時候卻給人表現出你過得很開心的樣子。
我沉默了一會,辯解道“讓別人看到的當然我想讓別人看到的自己,你跟我關系好才會知道真正的我,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嗎?”
是的,我好像開始漸漸去迎合他人,剛開始有微博朋友圈那會,我把它當作純粹的記錄生活的工具,每天發送的頻次也很高,開心的、難過的、憤怒的,不吐不快,管它有誰看,這是我的地盤。
隨著時間推移,好友人數的增加,每一次發朋友圈都會深思熟慮,又懶得分組,要么干脆不發,要么發出的那些好像都是在證明我過得很好。甚至昔日那些真實的生活狀態全都設置為僅自己可見。
我好像總是想盡辦法給所有人展現一個完美的自己。
社交讓我變得好不堪,我竟然努力去做別人眼中的我,而不是活得像自己。
03
常常有朋友說:“哇,你這么多微信好友。”那個數字好像真的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交際草’,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這其中有多少只是點贊之交。
英國曾經對平均坐擁150左右好友的3375名臉書用戶調查,當他們遭遇情感危機時,他們只會向其中的4位摯友求助,求安慰時只要尋求其中的14位。
只有你愿意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去維系,友誼才不至于暗淡。
當你想積累人脈,把所有朋友都維護得面面俱到時,其實你也會漸漸失去真正的摯友。
賈乃亮曾經在訪談節目說“我朋友圈把大部分都屏蔽了,因為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這上面,也就意味著我給家人給我愛的人的時間變少了。”
旅行沒辦法靜下心來欣賞沿路的風景,飯桌上也不再是相談甚歡,我們相互低頭不語,隔著屏幕去和這個世界對話。
社交讓我們的距離越來越近,但心的距離似乎又越來越遠了。
04
為何要透過鏡頭去生活,鏡頭面前的你是真實的你嗎?這樣證明的自己,剩下的只會是內心的孤獨。
不要用鏡頭來掌控你的人生,你應該活得更加真實。
每天沉迷于社交的你,看了那么多別人的生活,秀了那么多自己光鮮亮麗的生活,并沒有讓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反而不懂得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也剝奪了本該屬于你愛人的時間。
與那些每天點贊的生活告別,回歸你真實的生活吧,生命就該浪費在精彩的事情上。
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好開心遇見你,如果喜歡就快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