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群里伙伴們發的作業,感動于他們率真的分享,每個人都有各自生動,鮮活的經歷,伙伴們之間相互的支持和鼓勵難能可貴!希望我們都能在這個溫暖的團體中,相攜走過30天,實現各自的收獲。
今天要寫第二篇了,好像隱約已經升起了焦慮。這30天的時間,每天要完成一篇,會不會很快就要被掏空呢?也曾有一閃念:實在不行就拼湊一下,但是這個想法讓自己很難受,又要遠離自己嗎?如空心人一般行事,那么參加這樣的活動還有什么意義呢?
此刻發現自己內在是有一個模式在起作用的,就是會把以積極參與作為開端的事情,慢慢地變成應付差事。初起時熱情似火,慢慢就會莫名地生出厭倦,熱情一點點褪去,逐漸變得疲于應付,越來越不走心。既然看到了,就慢慢地耐心與之陪伴,相處吧。接納自己的這個特點,更敏感地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吧!
此刻想到,其實我在與人面對面交談,或者與人交往時,也有這樣的傾向,好像慢慢地就會感覺到疲憊。前陣子參加一個培訓時,一位資深的咨詢師曾與我分享了她的類似感覺,她用的詞是“飄”。非常感謝她引發我新的覺察,今天借著這個寫作的機緣,又有了進一步的體會,所以說,老天真的是眷顧我們每個人的,總會給我們安排機會,更好地修煉,精進,而這些機會,如果總是像我以前那樣飄著面對,難免會跌入無明的循環,到頭來是兩手空空!
回想過去的2016年,大體也是在飄著度過的,因在一個政府窗口部門做咨詢,因行政安排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們在那里并不受歡迎,被認為是給他們增加了額外的負擔,每天處于忽視和對抗的環境,還要接待形形色色的來訪者,身體承載的負能量多,加上督導也不到位,每天完成定額后,只想盡快逃離,慢慢地自己也變得渾渾噩噩,與家人,朋友在一起時,變壞的情緒也污染到他們,慢慢地,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
今天看到壽文老師分享的文章,每天要留出與自己獨處的時間,好好愛自己,認真對待自己,慢慢調整回好的狀態,把自己暖回來,把親人和朋友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