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非常有趣。
如果說諾蘭的黑暗騎士是英雄電影里面有深度的,那么《守望者》是真的有深度。
《守望者》改編自唯一獲得雨果獎的同名漫畫。漫畫界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殊榮。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一。
“通俗小說史上最偉大的一頁。”
——美劇《迷失》主創之一達蒙·林德洛夫
漫畫本身是諷刺冷戰下的背景的戰爭恐懼和英雄主義的落沒和消亡。時代在改變的今天,英雄本身肩負的角色變得多樣而錯綜復雜。
原作者說這部漫畫永遠不可能改編成電影。
而我們的導演扎克施耐德嘗試這么做了。很意外,評價很不錯。2009年6月3日,這部最佳DC漫畫改編的18+電影在本土上映。
雖然阿蘭摩爾稱其為爛蛇。
我看過這部長達2小時40分鐘的超級英雄電影之后,認識到了導演如此強大的敘事能力和刻畫角色能力。這部電影的剪輯和劇情堪稱是完美。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興起的英雄熱,到二戰結束之后英雄的落沒,政府也漸漸把這種活動看成是非法。其他英雄墮入了色情和腐敗,為政府效力,參與政治犯罪。隨著越戰和冷戰的爆發,這種個人主義義務更加無人參與。新一批守望者各奔東西,有些人放棄了自己的英雄職位。
故事開頭的4分鐘,從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蒙太奇手法,配合上鮑勃迪倫的《時代在改變》,實在令人陶醉得不行。
笑匠在片頭就被一個神秘人殺死。個人認為笑匠是整個故事里塑造的最好的一個人。他本身言行就在英雄行業里不正,曾經想要上絲靈一代,后來參與越戰,并與政府合作政治犯罪。他蔑視法律,并且了解人心的痛苦。當夜梟在后面看見他在對著人群開槍時,他問,我們是怎么了?美國夢到底還在不在?他回答說:美國夢嗎?現在已經實現了。他抱怨曼哈頓博士的不關心人類,也不關心守望者內部的組織管理,他了解人的劣根性,也了解這個世界無法被拯救。
笑匠更多的是嘲笑這個無聊的社會體制和可笑的英雄主義。雖然他在開頭就死了,但沒有笑匠,故事就少了一個麥高芬。其他所有的角色基本都和笑匠有過聯系,也因而被影響。
他在越南強奸了一位女人之后,開槍打死了她。他說得最多的就是笑話,這個梗也在其他英雄的嘴里說出來過。都是笑話,這個世界上都是笑話。
羅夏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那迷一般的面具和喉嚨里的煙嗓聲我很喜歡。他也了解這個世界的危機。他藐視夜梟面對無力的現實的懦弱和妥協,他說,“當你走在沾著狂犬病的街頭,走過流氓和混混身邊,聽到他們談論幼女色情和海洛因,你認為這是正常的生活?”他信仰的是絕不妥協。就算他面對的是不可能打倒的角色。他恨透了邪惡。最后他死于曼哈頓手下。因為他要把真相公之于眾。“為了你那烏托邦,再多死一個人也沒關系。”他的面具和人格魅力簡直是滿分的塑造。在監獄里的那段表演也可以算是奧斯卡級別的了。羅夏的日記貫穿整個電影,并且留下了巨大的空白。“1985年10月12日,今晚,一個丑角死于紐約。”經典。
他最后死于曼哈頓手下。因為執意要揭發扎克的陰謀,知道自己將死,他催促曼哈頓做掉他,以免他去告發阿德里安。他走前和夜梟說,“這就是我與你的區別。”
羅夏是一個偵探和英雄的標準結合體,他那一身大風衣和帽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監獄里的那一段表演可以說是突出他絕對正義信仰的經典劇情。殘忍,特立獨行。
曼哈頓博士是隊伍里最強的一個,大部分時間他都以虛幻的藍色體存在。他失去肉體的那一刻,本來想按照國家的意志參與戰爭,為國家帶來經濟利益,參加越戰,并在當下協助扎克阻止冷戰。但他本身卻體驗到了做一個神的痛苦。他永遠年輕,而且失去了對人的潛意識的愛。他開始變得理性,他強大的力量就是孤獨的源頭。他對愛的渴望,和對人類文明的末路深刻見底。他在扎克的脅迫下返回了火星,作為地球共同的敵人,組織第三次世界大戰。人物刻畫登峰造極。我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悲涼。“我可以改變一切,但沒法改變人類的本心。”
這是他和初戀的感情的微妙的變化。他成了永遠,但愛卻會變老。接下來的那些故事都非常痛苦。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阿德里安。他策劃了整個計劃。他原本想要利用曼哈頓博士的力量來獲得無盡的能源,這樣可以停止戰爭的爭端。他花20億美元研究光速粒子流讓曼哈頓無法預知未來,殺死笑匠,最后迫使眾人隱瞞了他炸毀世界城市的真相。他孤獨地贏得了自己所想要的和平。我挺心疼他的。背棄所有的朋友來做出自私而且高尚的舉動,不解釋自己的所做所為,他明白的是英雄必須做出自己的犧牲來維護人類的和平。他可以做到。他在金字塔下的場景堪稱經典。他讓城市爆炸,殺一救百。
他假意與曼哈頓合作,說戰爭的最初源頭是能源。能源如果無限,爭端也會停止。
阿德里安不會被揭發,世界就會把把曼哈頓視為敵人,并停止核戰爭。這就是他想要的和平。
夜梟和絲靈的離去,孤獨的帝國讓阿德里安這個人的塑造登上了頂峰。
夜梟是個退休的超級英雄,肯尼迪已經通過了不能佩戴面具的法案。作為一個二代英雄,他具有常人所有的所有特點,形象雖然樹立起來,雖然不是很突出,但電影無法缺少這個角色。他和朱庇特小姐的愛是這部電影里最有趣的故事。他本來就不愿再次參加守望者的組織,但卻對世界抱有希望和期盼。當然,朱庇特小姐不是腳踏兩條船的女人,她知道曼哈頓只能擁有永恒的愛,她能給他的只能是短暫的浪漫。他需要一個終會老去的陪伴。那就是夜梟。
夜梟咒罵阿德里安創造的和平是短暫的假象。但他卻默默地隱瞞了阿德里安自己的秘密。他沒法做到像他那樣的事情,再拯救一次世界。
他是城市之間的人類,卻是生活中的英雄。維護自己的愛,每個人都是英雄,而且他們終會倒下。
絲靈也是這樣。她原本是曼哈頓博士的女票,但不堪忍受與他的同居。曼哈頓過于強大而理性。她一直逃避著曼哈頓對她過去的發掘,以及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她知道自己是笑匠的女兒。然而事實無法改變。神的愛一直年輕,而人的愛總會敗壞死去。
阿德里安的活動原本是為了通過殺一救百的方式阻止戰爭,他擾亂了曼哈頓博士預知未來的能力,讓他幫忙研究無盡能源。他殺死笑匠,下計引開了曼哈頓,從他最薄弱的愛情下手;夜梟和絲靈重新穿上了戰服,美蘇的戰爭已經爆發。城市里引發了爆炸,摧毀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劇情中對人類這個時代的弊端進行了嘲諷,對觀眾發問,對社會問題及世界問題視而不見的批判。一切就像超級英雄原來的目的一樣,他們拯救了世界。但他們都是輸家。
這六個人的回憶,聯合和解散,內亂和打斗,基本每一幀畫面都貼合著漫畫的畫面走,不管是音樂,剪輯,還是劇情分配上,絕對不會有任何令人無聊的地方,堪稱是英雄文藝大片典范。英雄的定義和在時代中的地位被多次發問。
扎克施耐德在這部影片上成功了,但你說,一群不出名的英雄和十八加組成的電影是什么結果?那就是不成功的票房。守望者開銷巨大,但無法回本。就像大多數文藝片一樣。
超級英雄在這里不是主角,而是被時代席卷而去的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