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寫讀后感,一時竟無從下手,也不知從何說起。霎那間,思維再次陷入孤獨。
蔣勛的這本《孤獨六講》知識豐富,涉及面廣。其中很多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比較獨特,分別講述的是: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和倫理孤獨。這六遍文章全部圍繞著孤獨話題一一展開。可見,人的一生很多時候,很多地方是離不開孤獨的。
我可以孤獨嗎,我常常靜下來問自己:我可以孤獨嗎?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的豐富而華麗。
語言孤獨: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有人會問,語言不是因思想而產(chǎn)生的嗎?我們應該顛覆的是語言還是思想?苦修面壁的沉默,就是一個人的孤獨語言。他在尋求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當你靜下來時,出于孤獨的狀態(tài),內(nèi)心的語言就會浮現(xiàn)。你不是在與別人溝通,而是與自己溝通。我們只是聽他所講,還是避開語言,看他所講內(nèi)容背后的思想。不要聽他講什么,而要聽他沒講什么。
思維孤獨:所有哲學的思考都是孤獨的。沒有思辨過程不叫哲學。孤獨是一種沉淀,而孤獨沉淀后的思維是清明。孤獨是思考的開始,大凡思考都是孤獨的,非常非常的孤獨。例如莊子。他孤獨的與天地精神往來,不與人來往。他從人群里面出走,再回看人的現(xiàn)象。莊子以他自己的狀態(tài)活著,即使別人覺得活著很窮困,很卑微,卻是他真實活著的狀態(tài),無人理解的孤獨。所以,思維孤獨恐怕是所有孤獨里面最巨大的一個。當我們能靜下心來獨立思考,享受孤獨。不被世俗的紛繁復雜所困擾,才可以享受當下內(nèi)心的喜悅與寧靜。才會滋生力量與智慧。
看《孤獨六講》這本書時,雖然有些內(nèi)容不易懂,卻有很多引起共鳴之處。仿佛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似乎因此更了解看清了自己。回顧2016年看過的那些書,《百年孤獨》、《老人與海》、《一個人的朝圣》、《獨處是一種能力》《蘇菲的世界》等。包括剛剛看完的這本書,都與孤獨有關(guān)。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骨子里始終藏著一顆孤獨的種子,一遇土壤就會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姑娘時那時代,正是瓊瑤劇盛行。當同齡人捧著瓊瑤言情小說津津有味入迷時,而我卻選擇了《感悟》一書,《女友》、《讀者》等雜志,樂在其中。當他們?nèi)宄扇阂黄鹜嫠#腋矚g一個人獨自漫步小溪河畔,走進大自然。一個人在房間聽音樂、看看書、寫點什么來的更自在。看了此書才明白這是青春期的一種情欲孤獨的轉(zhuǎn)換。
感謝蔣勛的這本《孤獨六講》使我對孤獨多了一層理解,更感謝此書讓我徹底明白自己原來一直在享受孤獨。經(jīng)歷了風雨世事無常,仍保持著笑容的溫暖與純真。簡單的與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不隨波逐流,不被世俗所侵染。保持著一點點特立獨行的個人喜好,努力的在孤獨中成長,走向生命的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