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想講一個低俗到骨子里的故事。
認識一個L小姐,她有一個男朋友。男朋友平日對她如何無從知曉,畢竟是個人私事。男朋友來自一個比較龐大的家族,家族大了自然規矩也大,思想前衛的L小姐對此自然是看不慣的,于是也難免覺得男友配不上自己。幸好,男友發話了說,放心有我在,不會讓那些陳規爛俗約束你的。
然而,兩人感情發展好了,準備訂婚的時候,L小姐發現男友當初的承諾并不能按她的意愿兌現。于是心情不好的L小姐開始找閨蜜訴苦,問這樣不合自己個性的大家族,到底該不該嫁。
閨蜜義憤填膺地說,這樣的男人就是個渣男,現在就讓步給他甜頭吃,以后吃虧的時日還有的是呢。L小姐問那該怎么辦?閨蜜說,你一定不能妥協,找他鬧,他不同意一天就鬧他一天,直到他妥協為止。
故事到這里,當然沒有結束。
但是,如果讓你們來寫續集,故事會是怎樣?
現實中的版本是這樣的:男友終于不堪其擾,和L小姐分手了。但分手沒多久,L小姐驚愕地發現,閨蜜和前男友在一起了——她才明白,原來閨蜜對她說的話,都是故意讓她掉進圈套的。
當然這個故事不止一個版本。閨蜜也許是真心的想為朋友兩肋插刀,但是好心辦了壞事(是不是壞事其實可以兩說),最終男友不堪其擾,和L小姐分手了。L小姐之后重新找了個男朋友,家庭是L小姐很喜歡的哪一種。于是L小姐和新男友喜結連理。
又或者是,L小姐表示了讓步,男友經過思考也表示讓步或不讓步,兩人重新達成協議,訂婚愉快或不愉快,但總之沒有分手。
這些結局,雖然低俗,卻真實地存在著,就像我我們蕓蕓眾生。
于是有人要問了,有沒有一種結局是男友妥協了,L小姐享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
然而這個問題,幾乎90%的人都選擇了不可能。龐大的家族,根深蒂固的習慣很難一時半會兒改變。這樣的兩人,被栓在一起,其實也算一場孽緣。
但是關于這對情侶背后更多的故事,其實還是錢鐘書先生告訴我們的。
按《圍城》的發展套路,那些默默支持著(或者至少不反對)L小姐跟她男朋友鬧的,一半是L小姐的支持者,另一半,竟然是L小姐男友的未婚叔伯兄弟,從L小姐的角度看,其實是“另一邊兒的人”。為什么呢?因為一旦L小姐成功,他們就能以此作為先例,分分鐘也要求破除陳規爛俗——說白了,就是等著你當炮灰呢。
而L小姐的父母,心里一定是反對的,因為他們是最心疼女兒、最害怕女兒受傷害的人。他們或許不在乎女兒的生活是否一定如意,但一定在乎女兒是否在以卵擊石。當然并非所有的反對者都是如此。也有不少沙文主義泛濫者,認為女子就該三從四德歸屬于丈夫,鬧成現在這個樣子像什么話。
所以其實很有意思。無論是支持L小姐的,還是反對L小姐的,真心相待者和別有用心者都兼而有之。
當然最后還有一個問題:L小姐,到底該不該生氣?L小姐,到底該不該鬧?
更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L小姐該生氣,但不該鬧。
大部分人對L小姐的評價,越來越低。
因為無論對錯,沒有一個人能經得起這種堅持不懈的騷擾。
這對L小姐似乎很不公平。
可是,在愛情故事里,這樣的女人,一定是輸家。這就是現實。
更現實的是:這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當它不是一個愛情故事的時候,我們的觀念,往往又會不一樣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