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akefile?或許很多Winodws的程序員都不知道這個東西,因為那些Windows的IDE都為你做了這個工作。特別在Unix下的軟件編譯,你就不能不自己寫makefile了,會不會寫makefile,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一個人是否具備完成大型工程的能力。
因為,makefile關系到了整個工程的編譯規(guī)則。一個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計數,其按類型、功能、模塊分別放在若干個目錄中,makefile定義了一系列的規(guī)則來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編譯,哪些文件需要后編譯,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編譯,甚至于進行更復雜的功能操作,因為makefile就像一個Shell腳本一樣,其中也可以執(zhí)行操作系統的命令。
makefile帶來的好處就是——“自動化編譯”,一旦寫好,只需要一個make命令,整個工程完全自動編譯,極大的提高了軟件開發(fā)的效率。
make是一個命令工具,是一個解釋makefile中指令的命令工具,一般來說,大多數的IDE都有這個命令,比如:Delphi的make,Visual C++的nmake,Linux下GNU的make。可見,makefile都成為了一種在工程方面的編譯方法。
在這篇文檔中,將以C/C++的源碼作為我們基礎,所以必然涉及一些關于C/C++的編譯的知識,相關于這方面的內容,還請各位查看相關的編譯器的文檔。這里所默認的編譯器是UNIX下的GCC和CC。
0.1 關于程序的編譯和鏈接
在此,我想多說關于程序編譯的一些規(guī)范和方法,一般來說,無論是C、C++、還是pas,首先要把源文件編譯成中間代碼文件,在Windows下也就是 .obj 文件,UNIX下是 .o 文件,即 Object File,這個動作叫做編譯(compile)。然后再把大量的Object File合成執(zhí)行文件,這個動作叫作鏈接(link)。 編譯時,編譯器需要的是語法的正確,函數與變量的聲明的正確。對于后者,通常是你需要告訴編譯器頭文件的所在位置(頭文件中應該只是聲明,而定義應該放在C/C++文件中),只要所有的語法正確,編譯器就可以編譯出中間目標文件。一般來說,每個源文件都應該對應于一個中間目標文件(O文件或是OBJ文件)。 鏈接時,主要是鏈接函數和全局變量,所以,我們可以使用這些中間目標文件(O文件或是OBJ文件)來鏈接我們的應用程序。鏈接器并不管函數所在的源文件,只管函數的中間目標文件(Object File),在大多數時候,由于源文件太多,編譯生成的中間目標文件太多,而在鏈接時需要明顯地指出中間目標文件名,這對于編譯很不方便,所以,我們要給中間目標文件打個包,在Windows下這種包叫“庫文件”(Library File),也就是 .lib 文件,在UNIX下,是Archive File,也就是 .a 文件。
總結一下,源文件首先會生成中間目標文件,再由中間目標文件生成執(zhí)行文件。在編譯時,編譯器只檢測程序語法,和函數、變量是否被聲明。如果函數未被聲明,編譯器會給出一個警告,但可以生成Object File。而在鏈接程序時,鏈接器會在所有的Object File中找尋函數的實現,如果找不到,那到就會報鏈接錯誤碼(Linker Error),在VC下,這種錯誤一般是:Link 2001錯誤,意思說是說,鏈接器未能找到函數的實現。你需要指定函數的ObjectFile.
好,言歸正傳,GNU的make有許多的內容,閑言少敘,還是讓我們開始吧。
17/01/16
寫了兩個程序,分別為a.c,b.c,不用makefile怎么編譯?
先看一個怎么編譯吧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printf("Hello");
return 0;
}
x@ubuntu:~/Desktop/make$ gcc -o h main.c
x@ubuntu:~/Desktop/make$ ./h
再看兩個
extern void p(char *);
int main(){
p("Hello Wordl!");
return 0;
}
#include <stdio.h>
void p(char *str){
printf("%s\n",str);
}
makefile中用的語法是
gcc a.c b.c -o h3
worked.不用makefile直接跑也能成功。看來有多種等價語法
x@ubuntu:~/Desktop/make$ gcc -o h1 a.c b.c
x@ubuntu:~/Desktop/make$ gcc -o h2 b.c a.c
x@ubuntu:~/Desktop/make$ gcc a.c b.c -o h3
下面在miakefile中試試
hello: a.c b.c
gcc a.c b.c -o hello
發(fā)揮makefile的優(yōu)勢,自動編譯直到可執(zhí)行文件
hello: a.o b.o
gcc a.o b.o -o hello
a.o: a.c
gcc -c a.c
b.o: b.c
gcc -c b.c
只重新編譯更改后的文件
進一步改造makefile,使用宏變量
-宏變量相當于快捷鍵。
EXE=hello
OBJS=a.o b.o
CC=gcc
$(EXE): $(OBJS)
$(CC) $(OBJS) -o $(EXE)
a.o: a.c
$(CC) -c a.c
b.o: b.c
$(CC) -c b.c
clean:
rm -rf *.o $(EXE)
這個makefile是成功的。
但是加上$(CFLAGS)是失敗的。不知道$(CFLAGS)代表什么意思。
使用Makefile 內部宏變量,可使Makefile 進一步簡化
EXE=hello
OBJS=a.o b.o
CC=gcc
$(EXE): $(OBJS)
$(CC) $^ -o $@
a.o: a.c
$(CC) -c $<
b.o: b.c
$(CC) -c $<
clean:
rm -rf *.o $(EXE)
使用Makefile 的隱含規(guī)則,迚一步簡化Makefile:
EXE=hello
OBJS=a.o b.o
CC=gcc
$(EXE): $(OBJS)
$(CC) $^ -o $@
.c .o:
$(CC) -c $<
clean:
rm -rf *.o $(E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