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因互聯網而信息過載的時代,每個人都想在擁擠的概念和觀點中跳出來,表達自我。
寫作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
大部分人在自己悶頭寫了一段時間后,就會發現,自己的文章閱讀量少得可憐,投出去的文章永遠石沉大海。
就連我們自己,很多時候都嫌棄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有問題,但就是拎不清具體是哪些方面的問題。
寫作,好像變成了一個怎么也攻不下的關卡,所有的進程都被卡在這一環。
當我們連問題都找不出來,就不要談怎么去攻克它了。
如果你也是一個默默耕耘的寫作者,如果你也在寫作的路上被卡住了,那么你可以參考一下,自己是否掉進了這些坑里。
1.缺乏對象感
拿我自己來說,我在17年以前的寫作行為基本還停留在自嗨階段,把自己寫爽了就好,從沒有從讀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大部分的寫作者都容易掉入自我沉醉式的自由表達中。
但你要知道,大家都很忙的,沒有人愿意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你的碎碎念。
李笑來針對寫作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寫作是雙向溝通而不是單向表達。溝通最大的難度在于理解對方。
寫作的真正難度在于當作者意識到自己是與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十萬人……甚至千萬讀者說話的時候,有沒有能力做到自己說的話足夠準確乃至于不被誤解,自己說的話是否足夠恰當乃至于沒有傷及無辜,自己說的話是否足夠完整乃至于即便是遺漏了或者得罪了某一類人也在所不惜……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自我訓練。
在寫作時,其實不用想象著自己正面對著一萬人、十萬人的宏大場面,你可以設想自己正和一個好朋友、好兄弟、閨蜜在面對面地聊天,始終保有與讀者交流的意識,你文章的對象感才能逐漸建立起來。
2.不能提供價值
如果你的文章不能為讀者提供價值,即使你寫得很用心,依然不會改變它不會被點開,點開后不會被讀完,讀完后無感的命運。
現在的新媒體寫作都在講用戶思維,如果你不從用戶角度出發,為他們提供價值,那么文章在一開始就失去了廣泛傳播的生命力。
也許你會說,我寫的文章都是情感文,提供價值是干貨文的事,那么你可能還沒有想清楚價值的定義。
如果一篇情感文可以讓我沉浸其中,強烈共鳴,讀完甚至熱淚盈眶,還不忘感嘆一句“這寫得不就是我嗎”。這篇文章其實就給了我巨大的情緒價值。
是的,情緒,也是一種價值。
價值,是你需要從讀者身上不斷挖掘出的痛點。
自我成長、孩子教育、夫妻情感、財富自由……生活的每一個側面,我們都渴望能夠得到相對滿意的狀態。
這些渴望里,藏著各式各樣的痛點。難的是,你有足夠的眼力,看見它們嗎?
尋找痛點,需要你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對周圍人事物的敏感。
3.不會講故事
講故事更多見于表達觀點和抒發情感的文章中。
人們都愛聽故事,而不是大道理。
無論你的觀點多么正確,在文章中任你說出花來,都不如用一個合適的故事來精準表達的效果好。
把要表達的觀點藏在故事里,讀者才更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接受。
會講故事的人,三言兩語就把你拉進了他設置的情境里,遣詞造句的本領全都可以在對一個故事的描繪里呈現出來。
這里提供一個小方法——精準地表達細節。
她穿著裙子,踩著高跟鞋,走在街上。
她穿著白色過膝連衣裙,踩著一雙紅色高跟鞋,走在夏天擁擠嘈雜的大街上。
對比一下上面的兩段描寫,是不是第二段會給人更多的畫面感呢。這就是細節描寫的魔力。
4.提筆就寫
有多少人寫文章,是在電腦里直接打開一個文檔就開始寫開頭了?
你可能在心中對自己要寫的東西有一個大概的設想,但更有可能的是,你并沒有真正想清楚你寫的初衷。
那個初衷就是你心里真正要表達的觀點——文章的主題。
在寫文章之前,你需要想清楚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這個觀點能被哪些事件和情境證明,用什么樣的結構和節奏把它呈現出來。
我建議你寫大綱,把對文章的思考通過大綱展現出來,你會在這個過程中檢驗自己對觀點的思考是否足夠深刻,整體邏輯是否自圓其說。
其實文章真正難的部分,就在確定主題和構思上,這個部分挺過去了,正式寫文就會順暢很多。
5.寫完后一字不改
修改是在文章寫完后必須做的一個動作。但很多人都沒有改文章的習慣,寫完就寫完了,最多再讀讀句子通不通順。
文章是改出來的。
你的主題明確嗎?你的整篇文章是圍繞主題來展開的嗎?遣詞造句還可以再打磨一下嗎?文中的例證是否恰當,足以證明觀點嗎?
每一個部分的深入思考其實都能讓你認識到自己的文章與好文章的差距在哪里。
我們來總結一下,當你準備寫一篇文章時:
01請帶著和讀者交流溝通的意識去寫;
02請確保你的文章能夠給讀者帶去價值,無論是情緒價值還是實用價值;
03用故事使你的觀點更有說服力;
04寫文章前要先列一個大綱,展現你對主題、結構和內容的思考;
05寫完后請做好不止修改一次的準備。
以上是我寫作以來掉過的坑,同行在寫作路上的你是否也入坑了。
即使在坑里,也沒關系,了解到問題在哪兒,才能日益精進。
寫作是一件需要日積月累的技能,所以最后一個建議是,不要停下來,勇敢地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