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為經典的「金字塔原理」,教給我們哪些PPT寫作技巧?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號稱是麥肯錫40年經典培訓教材,自然有一定的含金量,被諸多咨詢公司奉為寫作寶典。但由于整本書語言風格較為晦澀,一般人閱讀起來會存在一定障礙,同時,我認為這本書也不是特別適合大眾去閱讀的,所以,今天我從PPT寫作的角度,挑書中一些有用的觀點,來跟大家解讀這本書。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個問題:為什么叫做金字塔原理?

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分解為論點和論據兩種形態,一個論點有若干論據來支撐,必然導致論據數量多余論點數量;

而論點也分為很多層級,次級論點是上級論點的論據,但最高的論點只有一個,一般是比較抽象的。

如果把某一問題的論點和論據堆砌出來,形似三角形,但是叫三角形原理未免像某個數學公式,所以,就叫做金字塔原理。

大概就是這樣:


1

明白了這一點,咱們接著往下說。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呢?

簡單來說就是問題的中心思想要明確,表述事情時先說結論,并且注意歸納和演繹2種邏輯。

上面這句話里,有幾個名詞,我跟大家一一解釋。

什么叫中心思想明確呢?

其實就是論點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辭。上面也提過,金字塔原理包含兩種基本形態:論點和論據,如果論點不明確,你怎么能夠找對論據呢?

什么叫先說結論呢?

從字面意思也能理解,表達一件事情時,先把結論說出來,然后,再說別的,如事件背景,策略,行動等等。

什么叫歸納邏輯呢?

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說明吧!比如:

A說邵云蛟的公眾號很棒,B說邵云蛟的公眾號很棒,C也說邵云蛟的公眾號很棒,那么,按照歸納邏輯就可以說,有3個人說邵云蛟的公眾號做的很棒。

那什么叫演繹邏輯呢?

我們讀高中時,在數學課上學過3段論,其實就是演繹邏輯。

同樣,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

旁門左道的訂閱者都轉發了這篇文章,邵云蛟轉發了這篇文章,所以,邵云蛟是旁門左道的訂閱者。

為了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金字塔原理,我在網上找了一個使用金字塔原理寫作的范文:

從粗放式到精細化,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標準。(結論)

為什么?理由如下:

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產品;

世界500強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標準,如GE,IBM等;

國內某些好的“土鱉”公司也有自己的標準,如……;

那么,我們的標準應該是什么?

標準一:

標準二:

標準三:

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寫作流程。

那么,很多人可能會說,「“哦,原來金字塔原理就是漢語中的總分結構啊,也沒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啊!”」

如果你抱有這樣的想法,我下面會提醒你轉換視角來看待這個看似簡單的金字塔原理,實則有很偉大的借鑒意義。

偉大之處一:它告訴了我們,在表達某些內容時,要分析受眾心理。

什么意思呢?因為每個人在社會中,都具有多重身份,一個男人可能既是老公,也是父親,也是下屬等等。當他跟孩子交流時,要選擇孩子愛聽的內容;而當他進入職場匯報工作時,要選擇老板愛聽的內容。

如果一個人跟周圍所有人表述同一內容的方式一樣,那這樣的人會被社會淘汰。

舉個例子,在金字塔原理中,用來做匯報時,有一個STAR結構:

Situation:背景

Target:目標

Action:行動

Result:結果

那么,在內容一致,受眾不同的情況下如何做匯報呢?


2

偉大之處二:它告訴了我們,表達內容時,要有層次感。

我舉個例子,我在讀大學3年級的時候,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資源,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無論是公司內部的同事,還是招來的應屆畢業生,很多人不會「說話」,他們回答某些問題時,總是盤根錯節,不懂得分清層次,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不知道他們說了什么。

那么,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正好教會了我們如何有層次的說話,比如,當回答「如何做好微博營銷」這個問題時,我們可以這樣說:

我認為做好微博營銷需要什么什么。(結論)

為什么需要什么什么?

第一點原因是

第二點原因是

第三點原因是

如何做好什么什么?

第一點方案

第二點方案

第三點方案

這樣一來,我相信你的回答應該能夠讓很多人聽明白,同理,PPT寫作時也要按照這樣的一個金字塔原理,因為,這是一個能指導你把PPT內容表述更清楚的一種方法論。

最后我想說一點,讀書這件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角度,可以讀到不一樣的內容,但在讀這種工具書前,我個人的建議時,一定要有目的性,因為,讀工具書是為了解決問題的。

千萬不要聽別人說某書好,你就去讀,我認為正確的方式是,你缺乏哪方面知識,就去讀哪方面的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