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碎碎念了,一骨碌起了床,走到躺在地上發呆的狗子跟前,蹲下去,戳了戳它肉乎乎的胳膊,觸了觸它直愣愣的耳朵,它不耐煩地擺了擺腦袋,看到它嫌棄我的樣子,忍不住格格地笑了起來,宅時間長了,笑點更低了,也真是沒辦法。再不寫點什么,整個人都要廢掉了,自省帶給人力量,喜歡純粹的文字世界,喜歡碎碎念,喜歡在文字的世界里碎碎念。
1、想用松松垮垮的結構和材料講一個好的故事,那仿佛是不可能的事。
2、文風過于細膩是不是一件好事呢,要在文字中保持距離感喲。
3、想太多,付出的實際行動又少,這也是痛苦的根源之一。
4、極其冷靜,極度唯美,像三島這樣的作者至今也沒見第二個。一個保持客觀理智頭腦的作者是很酷的,如果又能夠用文字創造出一種冷清的美,那更是了不起。三島這樣的人大概是十分冷血的吧,才能有那樣的文風。在文字的國度里,冷酷也是一種沉靜的美。
5、消除道德,消除道德,消除道德,美真的不需要用道德來做點綴。當然一個美的靈魂內在一定是有高度道德自覺性的,但是當他用心靈創造美的時候,卻可以消除道德,只把美呈現出來就好了,他依然做那個有道德的人,只是他的作品沒有任何道德的影子,是一種純粹的美。
6、肉體可以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姿態,但是心靈依然如初,如白色的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7、剛剛下過了雨,暑氣消了不少,此時的天空多么美啊,澄澈一片,潔白的云朵飄落其間,藍白相間,最平凡的美,最潔凈也最純粹的美。可惜不會畫畫,不然真想親自用手把它們畫在畫布上。
8、房子周圍都是茂密的樹木,一眼望去,綠瑩瑩一片,周身都仿佛被綠光籠罩著,耳邊是撕心裂肺的知了叫,可是我卻因為這些叫聲變得無比平靜。這就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吧?
9、不管是早上還是傍晚,看到有微弱或明亮的日光折射在不透明的玻璃窗上,總能給我帶來一種踏實的感覺,是否因為這些映射之光勾起了我某些溫馨的回憶?比如小時候與小伙伴們拉著手浩浩蕩蕩去上學,走進校園,第一眼就望見了教學樓上不透明玻璃上映射的晨光。很多小伙伴,已經不再聯系了,走著走著,就是一個人了。
10、我實在不喜歡“裝X(bi)”這兩個字,我認為一個人要么喜歡,要么不喜歡某種東西,為什么要為了炫耀,假裝去喜歡某種東西呢,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還有“高大上”這個詞,為什么當某人喜歡高大上的東西的時候,就會被稱作是“裝X(bi)”,難道說只有固定的人群才有資格去喜歡高大上的東西,這些年的流行語,我最討厭的就是這兩個詞了,堅持你的喜歡,不要為了炫耀假裝喜歡,或者為了合群假裝不喜歡。
11、我發現在的電視劇都能總結出一個套路出來啊。國產都市劇依然瑣屑油膩。《我的前半生》稍微清爽一點。但是依然逃脫不了“出軌”的話題。韓劇盡管如何精美,都看不到真正的優雅,肆意的浮夸倒是一塵不變。日劇很少看了,但是我知道他們的編劇在剖析人性方面是十分強悍的,而日劇和電影帶給人的感動也通常是不動聲色的。中劇看歷史,韓劇看臉,日劇看臺詞。
12、怨天尤人,像一個怨婦一樣抱怨生活,實在不妥。
13、人除了要活著,還需要什么?審美不需要嗎?審美并不是閑人才干的事,美這種東西就像是老子的道,很多時候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用心去感受,就像宗白華先生說的美感是人對世界的一種態度。
14、關于悲劇的美,宗白華先生也說得很有道理:悲劇式的人生與人類的悲劇文學使我們從平凡安逸的生活形式中重新識察到生活內部的深沉沖突,人生的真實內容是永遠的奮斗,是為了超個人生命的價值而掙扎,毀滅了生命以殉這種超生命的價值,覺得是痛快,覺得是超脫解放。悲劇中的主角寧愿毀滅生命以求“真”,求“美”,求“權利”,求“神圣”,求“自由”,求人類的上升,求最高的善。在悲劇中,我們發現了超越生命的價值的真實性,因為人類愿意犧牲血肉及幸福以證明它們的真實存在。
15、從別人那里抄來的關于悲劇性的人物:悲劇性的人物都猶如一塊隕石沖破大氣層,掉入深海,即使表面已風平浪靜,內里卻仍激流涌動。而最深的悲傷,是哀極了殊無悲意。如果從未體驗過,也未必就是幸運。關于人物描寫:骨骼纖細,面龐小而白,仿佛一朵黑夜中散發出幽香的潔白梔子。
16、純粹的東西是很難得的,靈魂,文字,故事,電影。
17、最后以一條魚的故事結尾吧:一條在水里自由自在的魚,遇到了一個技術很好的垂釣者,于是魚輕而易舉地被釣了上來。這條魚是很熱愛生命的,于是它祈禱著自己不要那么快被吃掉,希望自己可以多活兩天,它的祈禱湊了效,垂釣者先后把它的小伙伴做成了美味的食物,而把它留在了最后,在存活的這兩天,它目睹著自己的小伙伴由活生生的魚變成了食物,它對垂釣者的態度也發生了些變化,它發現垂釣者不僅有一雙好看的手,還有一手好刀法,做魚的手法多種多樣,做出的魚色香味俱全,與其說是一道道由魚做出的菜,不如說是一件件藝術品。魚在桶里驚嘆:天吶,我要愛上那個垂釣者了,能成為他手中的藝術品也是死得其所了。桶里就剩下它一條魚了,垂釣者遲遲沒有動手殺它。有天,垂釣者的朋友來了,他拿起桶里的魚對朋友道:我這里還有一條魚,你拿回去吃吧。魚在垂釣者的手里哀求:不,我要死在你的刀下。朋友正準備接魚,垂釣者笑了:哈哈哈,下次有多余的給你吧,這條我要留著養。朋友走后,垂釣者把魚放進了一個盛滿清水的圓形魚缸里,并捂住魚的眼睛笑道:不能背叛我哦,不然我就會把你送給別人。原來垂釣者知道了魚的想法,知道它現在一定不會背叛自己,于是決定把它養在自己身邊,如果那天他發現這條魚對這個浴缸有一絲的厭倦,他就要讓它死得其所,成為自己刀下的美味了。那樣,這條魚到死也是忠于自己的,垂釣者討厭背叛,所以連一條魚的忠誠也十分珍惜,所以他才沒那么快殺掉這條魚,這樣他就可以多享受一會兒魚對他的忠誠了。(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殺魚的時候,千萬不要跟魚對視,不然,你就會跟它互換靈魂,其實,這個故事中,垂釣者也是魚,魚也是垂釣者,垂釣者跟要殺的第一條魚換了靈魂,第一條魚成了垂釣者,成為垂釣者的魚發現了互換靈魂的秘密,就不去看第二條魚的眼睛,所以,垂釣者能夠知道聽懂一條魚的話,最后一條魚愛上的還是它的同類,哈哈哈。開個腦洞玩玩,不要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