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三體》作者劉新慈和一外國科幻作家來講座,想去近距離感受一下,因為我是科幻愛好者,刷覺醒字幕組的網(wǎng)站是一大樂趣。
身邊極少有這個共同愛好的去交流,便把活動截圖給了微信里的幾個好友,有認識有不認識的。有一個不認識的,回復的是打壓與否定,我有點不高興,反駁了一下,不想溝通了。接著又說讓我去吃屎,然后還“哈哈”。
這就更讓人火大了。第一時間我產生的是憤怒的情緒,想爭論,維護自己是正確的,想給予反擊。
忽然,一個疑惑冒出,是不是哪里不對勁?停下冷靜的想了想,這不是攻擊與反擊的事,即便對方是個“垃圾人”,再次看看,發(fā)覺并不認識,是很久前加的。一定是哪里產生了誤會,或有些做的不周全的地方:
——只給予一張圖片,會讓對方誤解,會以為是廣告
——對科幻不感興趣,沒聽說過三體,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沒有補充說明,我想干什么,其實就是想找到有共同愛好的人,同去學習
重要的是改進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情緒升起的那一刻,并讓事情做的圓滿一些。讓對方看懂,你所想溝通的目的。一次說明白,節(jié)省彼此的溝通的時間。跳過信息傳遞的障礙。
對于她的攻擊,可以給予幾種反饋,選擇你自己決定
——反擊。這個動作要快,在對方拉黑前
——沉默
——贊揚,這個其實就有點壞了,這其實是在縱容對方的行為,這種行為會讓其更樂于攻擊
——用包容理解的反饋,告訴對方
——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感受。這個還沒有試過,也不知道對方在罵自己的時候,說出自己的感受,對方會有什么樣的反饋
——問清楚對方,是什么原因要這樣說。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答案
對方的情緒也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是因為對方受到過同樣的攻擊與打壓,同樣的辱罵,而無處宣泄,對一個陌生人,而又同時恰巧啟動對方情緒的開關,便把這種情緒傳遞了出來。若它繼續(xù)這樣,世界還會給予更多。
某些大號不刪除辱罵留言,為讓自己反思,為讓自己更看清這個世界。也有些大號,在選擇盡情的反擊,或許他看的明白,已經(jīng)走的更遠。
最后沒忍住,還是回復了“你是傻逼”,可對方已經(jīng)拒絕接收了,哈哈。當情緒來時,想冷靜看清事實又是如何困難。
公眾號:意識升級,ideng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