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時候,收到短信去取快遞。
圖片來自網絡
我并沒有買東西,也沒有人告知給我寄東西,但是我心里有著雀躍,嘴角上揚地快速走向那個綠色的大門。
我沒有選擇等待校園電瓶車,因為我難以接受等待的焦灼,我也沒有很疾如風地奔跑,因為我喜歡在相思樹下,嗅著夏日清風的香氣,去猜想那個寄件人。
我希望時間可以更快如光的照耀,又希望時間可以持續綿延如世紀。
木心先生的小詩《從前慢》深得我心。
? ? ? 記得早先少年時
? ? ? 大家誠誠懇懇
?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文學評論家、杭州師范大學教授夏烈說,木心先生最擅小詩或漢俳類詩體,語言浸著“五四”新文學的滋味,意象透著“從前”詞與物的美,以及奇妙的隱喻。這首《從前慢》,便是他小詩中的精彩之作。
“這首第一好在意象,比如鑰匙和鎖、日色和車馬郵件;第二好在意思,與一個愈來愈快的對世界的感受相比,從前的慢直接轉化成一種美、一種好、一種樸素的精致、一種生命的哲學。”夏烈說。
至于為什么這首小詩特別能吸引當代人,夏烈認為,是木心概括了我們普遍的感受,即對于快節奏下慢生活的向往,尤其是這慢里透著的人性樸素、浪漫、耐性、果決,而且是讓人看得懂卻深覺文學的魅力。
每次郵局的快遞小哥看到我來取信,總是一種無法理解的眼光,也曾調侃我說:“難道你是穿越來的嗎?”
我只是莞爾一笑:“非也。”
我知道這個信息高速發展,近乎膨脹的年代,像我這樣還通過信件傳遞的人怕是近乎異類了。
可是我不介意。
在諸多不理解甚至不善的眼光里,我只需要記得有那么一個人依然和我書信傳遞,用筆尖流露自己的內心,給我靈魂最真實的感受。
在這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的社會里,我們習慣了虛與委蛇,習慣了精致冷漠的面孔,或許筆尖的傳遞,才能偶爾展現內心的最真實寫照。
所以我愿意,和你,一起活在從前慢的詩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