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這本書始,安妮寶貝改名為慶山。但我還是喜歡喚她安妮。
與許多一開始便在網(wǎng)絡(luò)里熟悉她的書迷不同,我是在她出了好幾本書之后才知道江湖上有這號人物。
那大抵是在2007年初的某一天,我偶爾經(jīng)過新華書店,在一張矮柜上看見了封面清新淡雅的《清醒紀(jì)》。書被包裹在透明封套里保存完好。我好似觸電一般拿起來上下打量一番便將它揣在了懷里。
清醒紀(jì)。
看似閑散的字句,在讀完之后真能給人一種耳目清醒的感覺。麻木、混沌的狀態(tài)立刻就找到了出口。
每一次獨自出行,抑或是心情低落、燥欲難安的時候,我都會拿起她的書,一遍又一遍反復(fù)誦讀。
作品年表:
2000年1月:《告別薇安》短篇小說
2001年1月:《八月未央》散文及短篇小說集
2001年9月:《彼岸花》長篇小說
2002年9月:《薔薇島嶼》攝影散文集
2004年1月:《清醒紀(jì)》攝影散文集
2006年3月:《蓮花》長篇小說
2007年9月:《素年錦時》散文
2009年5月:《月》音樂合作小說
2011年8月:《春宴》長篇小說
2013年1月:《眠空》散文,《古書之美》對談及文化隨筆
2014年,終于盼來了她的新作《得未曾有》。
在自序里,她說:
人的每一刻都在發(fā)生變化,如同河流帶走每一步舊的腳印,沒有什么是固定不變的東西。以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和心境,可以有一個新的名字。我選擇了一個極為簡單的名字。更多理解是在意會之中,因此無需解釋太多。
書中,四段旅行,是與四個人的交集。
當(dāng)我把這些文字整理出來,我想它們應(yīng)是一座橋。讓這些他人的觀點通過這座橋,流向更遠(yuǎn)的地方、更多人的內(nèi)心。以便他們感受到有所不同的有活力的參照,并從中覓得一些啟發(fā)。而我自己,在做這份工作的時日,在奔走、對談、采寫、記錄之中所獲取的所聞、所見、所悟、所感,收獲可貴而良多。有無限感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拾花釀春
人與人的邂逅和交集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
安妮與朋友相約到南通看顧家的紫檀木家具。共享一頓家宴。直至飯局將近尾聲的時候,掌勺大廚劉漢林才忙完一切,坐在客人中間吃剩下的菜。安靜。不多語。
這是他們之間的機(jī)緣。
9月到杭州。他開車到機(jī)場接安妮去“醉廬”。那是他曾經(jīng)營的一家餐廳,此時因工作的變動而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
她想看他做菜。
她被安頓在他朋友開的旅館,有一個別致的名字叫做靈楓小院。主人被大家喚作神仙姐姐。
葫蘆蒸蝦干。茭白燒肉。榨菜炒毛豆。
這是她抵達(dá)醉廬后的第一頓晚飯。
光看菜單已覺這其中大有講頭。
蝦干是自制的。茭白、毛豆、秋葵、紅菱均是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種植的當(dāng)季蔬菜。特殊調(diào)料則是自釀的酒。而對食材的處理也極有講究。榨菜要一點點將老皮去掉,而毛豆無需過開水直接生炒。
對于食材的運(yùn)用和搭配是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常年的積累和不斷的研究。
他說:
食物有自然的生命。當(dāng)人終結(jié)它,讓它的生命達(dá)到最后的完美,也是一種贊揚(yáng)。比如我做一道蝦,味道絕倫,大家吃得流連忘返,這是值得的。反之它就會很怨氣。要用心去對待食物。
他對食物的用心令人欽佩。
黃牛尾巴。東山羊。黑毛豬。野生魚。冬瓜。米酒。鞭筍。黃瓜。
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適合做不同的菜肴。
絲瓜蝦干湯。里脊肉炒秋葵榨菜。鞭筍毛豆蘿卜苗。清蒸土雞。芋艿排骨。涼拌茄子。藕絲肉絲韭菜花。海蜇。黃瓜。豬肝。素雞。秋葵。白切肉。毛豆鞭筍炒青蛙。蔥油鳊魚。茭白紅燒肉。清炒小白菜。苦瓜。筍干鴨湯。鹽炒肉。蒸毛筍。油爆蝦。各種蒸魚片。炒扁豆。筍干燉肉。炒小白菜。老鴨湯。糖醋帶魚。咸蘿卜。泡菜。
她在書中詳細(xì)記錄了好幾種菜式的做法。
畫畫。寫字。釀酒。做菜。品茶。
這聽起來便是如神仙一般的日子,仿佛與世隔絕。
誠然,許多人認(rèn)為賺得了足夠的金錢之后才會開始思考如何享受生活。在有些人看來,這世上沒有金錢買不到的東西。的確,人要先學(xué)會生存才能去談如何生活。但就生活本身而言,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選擇標(biāo)準(zhǔn)。
一千萬是過日子,一百萬是過日子,十萬是過日子,一萬也是過日子。物質(zhì)的標(biāo)準(zhǔn)無止境,一旦掉進(jìn)去人就活得累。由內(nèi)心生活會比較愉悅。如果太過依賴物質(zhì),就會容易產(chǎn)生怨言怨氣。
歸根到底,生活不是過給別人看,而是要身在其中的人自己覺得舒適、開心。別人眼中的幸福你不一定想要,而你此刻所擁有的好,別人也不一定真能體悟到。
每一種選擇背后都有必須為之承受的代價,每一種生活背后都有他人無法體嘗的艱辛和苦惱。
文章的最后,安妮問:經(jīng)過這么多事情,有什么感想嗎?
他說:
還是要平靜地生活。沒有太多奢望,用理性去處理問題。平等交往,真實,平和,不做作。不急切地做一些事,不刻意回避。順其自然,一直往前走。
這是我在讀完第一篇之后寫下的簡短記錄。
其實書中還有許多細(xì)節(jié)是我喜歡的,但在這里不一一贅述,否則便成了抄書。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沒必要按照世俗或者別人的腳步去規(guī)定自己的人生,但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