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要挑金子,不要過濾沙子。”這是我今天學到的最有感觸的一句話。
什么意思呢?淘金有兩種做法,第一種是把金礦沙攤到地上,在太陽光下把里面閃光的金子顆粒挑出來。還有一種做法是則把沙子過濾出來,剩下的自然都是金子了。
淘出金子和濾掉沙子,實際上這象征著兩種不同的做事方法。在生活中,采用第二種方法做事的人比較多。但做成大事的人,幾乎都是采用第一種方法。
做人的啟示:
對于不靠譜的人,不給第二次機會,這其實是人一輩子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戰略。
不要覺得我們有能力拯救每一個人,那是上帝的事情,不是你我的事情。我們與其把感情花在那些不確定的人身上,不如用心把身邊的人照顧好。更何況,有的人你不給他第二次機會,他反而會變得更好,你給他N次機會,他反而不思改變,總等著第N+1次機會。
在和人的交往中省下了時間,我們就能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其他該做的事情上。
有的人一輩子就干了一件事,比如德國人古騰堡,他發明了歐洲的活字印刷術,并且將它市場化。事情只有一件,但它的影響力非常大,因此我們可以說古騰堡做事的效率很高。反過來,有一個日本人叫做中松義郎,他自稱“發明王”,說自己擁有3200項發明,可是我們找不到他的哪一項發明對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他做事的效率比起只做一件事的古騰堡就差遠了。
做事的啟示:
例如專業攝影師在選片的時候,都是從一大堆照片中只挑幾張好的照片出來,而比較業余的攝影師通常則是刪掉不好的照片,把其余的都留下,舍不得刪。
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有這樣的苦惱:一個是手機里的照片,總覺得這個也好,那個也不錯,刪掉了非常可惜,每次想清理,就挑最不好的一張一張刪掉,可是相冊里的照片總是還是一大堆;另一個是衣櫥,按照斷舍離的方法,把一年里沒有穿過的清理掉,結果無論怎么清理,衣柜還是滿滿的。現在如果換用選金子的方法,無論是照片還是衣服,把真正完美的精品留下來,是不是馬上就能清爽起來?
怎樣選擇?
?我們需要先認識金子,才能過濾掉沙子。
挑金和淘沙的區別在于對成本的把控。做任何一個選擇都要面臨取舍,而評判是否該取舍的關鍵在于:成本和收益的對比。
?當收益大于成本時,持續精進。
?當成本大于收益時,果斷放棄。
?這句話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但距離能做到還有一段很困難的路要走。下面的兩種句式或許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挑出金子的句式是:我要……所以……
曬出沙子的句式是:萬一……我怕……
前者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后者明確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我們中的大多數就是知道不喜歡什么,而不知道喜歡什么。我們需要先認識金子,才能過濾掉沙子。所以要反省自己,到底喜歡什么,在乎什么,找到你認識的金子,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并持續去做。
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正確的事情,也許會錯過一些美好,也許會有很多遺憾,但是大方向是對的,一切終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