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早已經邁入了2016年,而后知后覺的我還是會在無意間把2016寫成2015。已經到了2月份,才想起要整理2015年拍攝的一些照片。
依然是每個月選取一張,是記錄,也是回憶。
2015年,我所走過的,看過的,用鏡頭記錄的人和事。
1月:
2015年1月31日 ,羅輯思維南京創業群第一次線下聚會。企業家與創業小白齊聚,或分享,或學習,或鏈接。在這個“互聯網+”流行的時代,社群,去中心化,粉絲經濟已經成了熱點詞匯。打賞,紅包也已經成為新興的表達心意和付款的方式。
2月:
2015年2月27日,徐州睢寧老家,已經72歲的老媽,在拿著奶壺喂小羔羊。后面的小狗在和另一只羊崽玩耍。生了三只羔羊的老母羊奶水不足,最瘦小的這只搶不到奶,所以每天都需要人工喂牛奶。這也是2015的新年我和小侄女都喜歡做的事情。
3月:
2015年3月4日,徐州睢寧老家,鄰居家一臉茫然的小狗狗。在生我養我的蘇北鄉村,年輕人大都在外打工,村里剩下的老的老,少的少,還有一堆只能聊以逗趣的小小狗。很多大狗的命運都相同,不等到成年,就被小偷偷去,或者直接下藥藥死,同樣命運的還有豬羊。所以,現在村里剩下的,能活的時間長的都是一些長不成大個的小狗,也沒有多少人養豬了,家里的羊也不會拴在門口了。我想起爺爺經常說的那句話:這世道變了啊,以前是狗看人,現在是人看狗。
4月:
2015年4月4日,南京高淳固城花聯田家自然村,田家清明茶上市。這個在固城湖邊、花山腳下,依山傍水的村莊,因其得天獨厚的產茶優勢,讓純手工制作的田家茶在本地小有名氣。只是,外界無人知曉。
5月:
2015年5月1日,南京高淳東壩鎮上,一位賣燒餅的老人正在把剛剛烤好的燒餅擺放出來。
6月:
2015年6月20日,端午節,在高淳的花聯田家,舅舅,舅媽等一家人在小外婆家的老房子里吃團圓飯。普通的飯菜,普通的鄉村生活。(手機拍攝)
7月:
2015月7月9日,高淳固城花聯田家。這是平日里我從家穿過村莊到蟹塘必經的一條路,每次路過這兒我都會多望上一眼。為了“美觀”而在青磚上刷一層白漆的墻面,老式的竹門,久無人居的老房屋,門口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都讓我感覺這方寸之間的風景別有一番味道,而在我拍下照片的第二天清晨,這棵樹已經倒在了地下。從此之后,你只能看見被這棵據掉枝干的樹根。我不知道曾經它存在世上多少年,也不知道以前有沒有人為它拍過照片,我只知道,也許,我拍下的就是它在世上的最后一張。(手機拍攝)
8月:
2015年8月20日,在高淳漕塘醫院門口的食堂外,幾個已經洗干凈用來裝菜淘菜的竹籃,一個孩子的玩具,靜靜的放在石欄上。這一幕,讓我覺得很安靜。這個食堂很破舊,80年代的房屋,老式的八仙桌,還有一些用來燒水的爐子,病人的家屬們都會在這兒打飯菜,熬中藥。(手機拍攝)
9月:
2015年9月6日中午,在高淳花聯田家的院子里,陽光正好,奶奶把收獲的紅棗放在陽光下曬曬。打棗,撿棗,曬棗的時光曾經充滿了我的童年,離我那么近卻又那么遠。(手機拍攝)
10月:
2015年10月19日下午5點左右,在花聯田家大閘蟹第二個生態養殖基地,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在晾衣桿上“察看”著蟹塘,“保護”著母雞。(手機拍攝)
11月:
2015年11月10日傍晚4點左右,在花聯田家大閘蟹第二個生態養殖基地,公公把剛攪好的鮮魚肉灑向水面,給螃蟹喂食。這是蟹農每天都要做的活。(手機拍攝)
12月:
2015年12月4日,在南京大廠南鋼集團的廠區里,“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八個紅字在正在冒煙的煙囪下格外顯眼。在這個建于1958年的南鋼里,多少人從風華正茂熬到了白發蒼蒼,有兢兢業業,有碌碌無為,沒有人知道未來將走向何方。(手機拍攝)
2015年,就這樣的走過了,2016,我將繼續記錄。分享生活,分享感動,用心發現與記錄生活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藍音久兒整理于2016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