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讀完了葛亮的小說《北鳶》。
這本小說購買于2016年12月, 但是讀完這本書我卻用了9個月的時間。不是不喜歡這本書,只是在讀這本書期間,還在做其他的事情,導致讀完這本書花費了太長的時間。這本書也是我的讀書歷史中戰線拖得最長的一次。
記得在2013年讀孫皓暉先生的長篇巨作《大秦帝國》是在工作之余,僅僅花費了6個月的時間。
好了,不說廢話了,現在開始切入正題。
北鳶是一部有關民國時代不同人物的命運史。這本小說出現的人物眾多,可是作者圍繞著盧家和馮家的家庭變化為主線,從不同的方面展現不同人物的命運。在民國那個動亂的年代,為了生存,賣兒賣女只是生活中的一種常態,隨之而來的是命運的變化。
讀完這本書,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昭如、盧文笙、馮仁鈺、馮仁楨、毛克俞,還有做風箏的龍師傅。
人物的變換,在民國動亂的年代不停上映。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猜測盧文笙的命運會是怎樣的結局,直到馮仁楨的出現,我隱隱感覺到,他們兩個人的命運將會以某種方式緊緊的糾纏在一起。還好結局如我所愿。
讀這本小說不同的人物給我不同的感受,昭如的出場是一位慈母的形象,在整篇小說的發展過程中,昭如將偉大的母愛演繹的淋漓盡致。她給予盧文笙的母愛勝過親生母親給予自己小孩的愛。正因為有昭如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才使得盧文笙的命運發生巨大的變化。自古以來,許多人都在贊揚母愛,在《北鳶》這篇小說中,母愛同樣偉大。兒走千里母擔憂,對于盧文笙不辭而別,參加革命軍,作為一位母親,同樣夜夜思念,日日擔憂。
這本小說中,即便做風箏的龍師傅出現的次數不多,可是龍師傅遵守諾言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為報答盧文笙父親的幫助,一諾千金。即便是晚年體弱多病的龍師傅,也會堅守自己的承諾,每年親手為盧文笙做一只虎頭風箏,從未中斷。在如今的社會,這一種簡單的承諾又是難得的珍貴。如今的年代,有些時候,我們把他人的幫助當做了理所應當的事情。我們忘記了感恩,忘記了回饋他人的幫助。朋友、同學之間因為某種利益關系而漸行漸遠。
馮家姐妹,是這本小說中新時代女性的代表,仁鈺的出場給人一種淡淡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就是這樣一位表面看起來柔弱的女子,依然喜歡臨摹歐陽詢和趙孟頫的字體。從此處可以看到仁鈺骨子里的倔強。仁鈺在這本小說只有短暫的篇幅,但并非是曇花一現,就是這短暫的出場卻影響了許多人命運。仁鈺雖然為了革命犧牲,但是留下的玉麒麟又影響了另外一位女子,準確的說是一位母親的命運--言秋凰。關于仁鈺和言秋凰的關系最后才真像大白于天下。
仁楨的成長受到仁鈺的影響,仁鈺雖然為了革命而犧牲,但是仁鈺卻影響了仁楨的成長。
北鳶雖然是一部讀起來給人一種很平淡的感覺,可是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才感覺到人生命運如迎風飄蕩的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