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暮色蒼茫中,一對抱著嬰兒的青年男女,依偎著,在黃埔江邊躑躅而行,一只風箏飄在建筑大樓的上空,忽上忽下,越飄越高,漸漸消失在他們的視線里。
? ? ? ? 這是小說《北鳶》描述的最后鏡頭:一只風箏,一雙背影,一川河流,一棟棟建筑。簡簡單單,數筆勾勒,卻是文笙和仁楨歷經時代動蕩,人生沉浮,終換得幸福結局的預兆,我仿佛能看到他們隱藏在背影后面的笑容。那個時代已經過去,而未來的年華,他們會相互扶持著繼續走下去,相濡以沫,執子之手共白頭。
? ? ? ? 這是《北鳶》里患難與共的愛情,也是這本小說最讓我動容的部分,真實而細膩。
? ? 《北鳶》以風箏為主線索,將波詭云譎的民國動蕩寄予商賈世家子弟盧文笙的成長,和兩個家族的命運沉浮中,書寫了中國最為豐盛起伏的斷代。我不太熟悉歷史,但在小說字里行間的描寫中卻能深刻的感受到關于那個時代的風云涌起。商人,軍閥,政客,戲子,文人,愛國志士等各色路人在時代的幻影中略過,有人留下重彩一抹;有人悄然登場,荒唐退卻;有人似是來過,卻不留下一片云彩……但這些都真真切切存在這本書里,成了時代的印記。
? ? ? 《北鳶》從很大程度上講,是盧文笙一個人的成長史,卻能影射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個中國子民的命運史,盧馮兩家的繁盛興衰也不僅僅是兩個家族的家族史,更是那個時代的宿命史,是中華民族民國時期生活的真實寫照?;蛟S我們未曾經歷過戰亂,不曾在戰亂中求過生,那些關于戰亂和逃亡的印象也只存在遙遠的影像里,但那些歷經坎坷的心酸,和難能可貴的溫情,我們在如今的情境里也能感同身受,這或許就是一個民族的一脈相承,血液里的民族精神任其如何都不會消逝,它永遠支撐著我們前進,探索。
? ? ? ? 葛亮說:“再謙卑的骨頭里,也流淌著江河”,書中的眾多人物,無論是盧家睦這等商賈大家,還是言秋凰這般名角,他們在面對家國動蕩,命運漂浮不定之時,都始終堅守著品性格調,不失信義與良知,保持熱血與希望,這是中華民族子孫最謙卑的靈魂,讀罷這本書才發現,支撐他們在亂世中逢生,從容度過苦難的不是其他東西,而是我們民族骨子里最根深的文化與精神。
? ? ? ? 我是在深夜兩點鐘讀完這小說的,合上書頁,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一位位人物,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個個故事,我感慨于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美好品質,一個人,即使在苦難中也不丟其根本,那便能成為永恒。盧家睦在收容孟昭德時說,長姐如母,人非草木,我盧家睦看她百年,原是分內事,這是他的義;昭如在逃難中,時時牽掛失散在人潮中的小玉母女,并派家丁四下留意尋找,這是她的善良;仁鈺加入地下黨派,文笙隱瞞參軍,思閱傳播先進思想,言秋凰不為日寇唱曲,直至最后殺日寇軍官就義,這是他們的熱血。國將不國何以家為?他們在時代中站立,堅守禮義;他們在時代中搖晃,謀求生存;他們在時代中探索,追求信仰……這些謙卑的靈魂里無處不流淌著大江河。
? ? ? ? 你方唱罷我登場,小說里的每一個人物交織在一起,就是一個時代的布景,每個人為了生存,為了信仰,或是其他的東西,在大大的時代里小小的掙扎,有如螻蟻一般,跌跌撞撞,歷經滄桑,最后被歷史的車輪狠狠碾過,成為過眼云煙??吹阶詈螅曳侥苊靼鬃髡咴谛蜓岳锼f的大時代,它的發展規律無人能逆轉,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變遷中根本微不足道,我們都過于渺小。
? ? ? 在大時代里,人恰若一紙鳶,命運漂浮不定,任由其風向擺動,但人亦有自己的主心骨,只要牽著的那根線不斷,順應時代潮流,就能順勢而飛,就能在現實里安穩,覓得一線生機。這是小說給我的啟示,亦是在現如今的時代里,我要懂得的道理。
? ? ? “總有一方可容納華美而落拓的斷裂”,在大大的時代里小小的生存,即使是一只紙鳶,我們亦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自在的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