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燁子
-1-
參加完《做自己論壇》,周日晚上飛回南昌,已經兩天了,由于工作比較多,一直都還沒來得及復盤。
在北京的兩天,收獲太多太多,就像在論壇群里一個伙伴說的那樣,每個嘉賓每個精彩的觀點都可以寫出一篇文章來,鋪開來寫,真的可以寫成一系列文章。
關于論壇的報道,各位大咖的分享內容,有興趣的伙伴可以移步在論壇現場央視記者朱燕飛寫的文章第七屆《做自己論壇》:向未來進化 創造一個越來越好的自己,非常全面詳細,我就不再細述。
-2-
說點自己參加論壇的感悟吧。
故事如人生,人生亦故事
演講嘉賓劉軒在做“誰掌控了故事,就掌握了權力”的主題分享時,提到一個經典的皮克斯的故事模式,簡單而言可以歸納如下:
從前從前——
某天——
于是——,但是——,
于是——,但是——,
...
最后——,
從此之后——。
用我們中國更精煉的表達就是“起承轉合”。
隨后的樊登在分享中也提到類似的故事模式。
后來,我在想,其實,這不僅僅是精彩故事的模式,人生其實也一樣的,人生若沒有起承轉合,平鋪直敘,毫無沖突,同樣寡淡無味。
縱觀6位演講嘉賓,他(她)本身就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轉身,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才最終擁有如此精彩的人生,我們自己的人生呢?是要選擇一條平鋪直敘的道路走到頭?還是不停探索,直到某一天真正開始發現自己,然后開始在做自己的路上不停努力,最終收獲精彩人生?
什么才是做自己?
做自己≠成功。當年,開復老師有本書叫《做最好的自己》,很多人誤讀,覺得做自己就是要成功,而這個成功基本被一元化:位高權重錢多。其實,成功最多只能是做自己的結果,而非目標。
做自己≠發現自己。曾經,心理學、天賦優勢等書籍一度很流行,大家試圖發掘自己的天賦,以為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就可以輕易做成自己,不用在辛苦努力,最后發現缺乏刻意練習是然并卵。
做自己≠與眾不同。搞個殺馬特、紋個身,顯得與眾不同,這是不是就是做自己了?其實也不是,充其量只是內心蒼白的一種外在表現罷了。
做自己≠發現真我。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雖然,有可能讓你發現真我,但這不是做自己的全部,要不然,那些走出去的為什么最后都回來了呢?
做自己,是做一個自我接納、自我負責、自我超越的自己。做自己不是Be yourself,而是塑造自己Make/Create yourself,做自己是一個動態,用智慧、信念與行動去創造一個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
功不唐捐
古典老師演講的最后,分享了一個故事,有個朋友問他:你這么努力?不累嗎?古典老師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累與不累這個問題。做有價值的事情,真心不累,而很慫地過一生,其實才是真的累。今天偷過的懶,都將成為自己挖的坑,最終需要自己未來去填。
做更少但更好的事情
24日上午,古典老師特地抽出1個小時,對我們10多位生涯規劃師做了一個小范圍的分享,非常有幸近距離再次聽到古典老師親自對《躍遷》一書的深度解讀以及其他一些精彩觀點(鑒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有些觀點不宜公開分享,望諒解),對于如何做更少但更好的事情,如何開放而專注、如何遲鈍而有趣,如何讓自己保持簡單善良可激怒都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我們每個人都精力有限,唯有在熱愛的領域努力地玩耍,才有可能做更少但好的事情。
-3-
很多讓人感動的瞬間
1、收到我小天使的禮物。意外的是我的小天使竟然是我們商業群里的王晨老師!一盒心意滿滿的廣州特產腐乳餅,還有和她同去參加《做自己論壇》的9歲的女兒送給我的手繪賀卡。
2、收到來自哈爾濱李欣老師精心準備的賀卡。“讓相識成為人生當中的小確幸,一起向未來加速前行!”這是李欣老師的贈言。
3、收到高平老師送的定制的帆布包。帶回家的時候愛人超喜歡。
4、吃到了康姐、牛人堂堂主鵬哥用心設計的蛋糕,當看到蛋糕上的九宮格照片,我們群里的成員圍繞在古典老師身邊,瞬間有眼眶濕潤的感覺。我們以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來慶賀新精英十周年以及當天生日的玉小姐。體會到康姐和鵬哥的用心。
-4-
見到了其他很多朋友。
除了商會群里的伙伴,還見到了其他來自全國各地的好些朋友,來自煙臺的孫燕姐,來自北京的曉維,Power匠,以及咨詢實戰班的好幾位同學,以及在其他社群認識的朋友,大家都奔做自己論壇而來。一群在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的路上努力前行的伙伴。
23日晚,論壇結束后,我們同住一個酒店的幾個伙伴宵夜暢聊時,大家用一句話總結當天的收獲,我說:我終于見到你們,從此,在生涯這條路上,走得更加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