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涉及民生的內容占有相當篇幅,也大有看點。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加強保護消費者權益。以就業、糧食安全、消費、房地產、居住、脫貧攻堅、信息保護等為重點,處處透露著“民生”二字,是一份帶有“民生溫度”的“民生清單”,溫暖了億萬國人的心。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臨近歲末,回望2020年,國家在就業、工資、醫療、交通、脫貧、環保等多個民生領域持續釋放改革紅利,你我的民生獲得感實實在在。回應民生期盼,把握時代脈搏。放眼即將過去的一年,在堅持發展的同時,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不懈推進民生建設,使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每項民生指標都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續攀升,廣大民眾真切感受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地生根。
保障和改善民生,從來都不是一時性的政策安排,而是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人民”是最根本的哲學,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無疑是人民至上的最好詮釋。對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并強調,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樁樁件件無不展現了念茲在茲的人民情懷,彰顯了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價值追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圍繞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來實踐。我們的實踐過程,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往前走。既要看到我們取得的輝煌成就,更要看到前面的路還很長,我們要繼續努力地走下去!”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務實、堅定。不難想見,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人,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14億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定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為民造福是黨和政府踐行初心使命的最大體現,唯有認真對照民生問題清單,讓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變成一件件暖心事、順心事、舒心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成色更足、質量更高,讓老百姓心中的“藍圖”都一一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