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踐行100天讀33本書計劃的第51天第七周,共讀書17本,本周讀書兩本——《人生的枷鎖》、《牛天賜傳》,在讀兩本《巨嬰國》和《活著活著就老了》。
這個月還有最后一周,但十本讀書計劃只完成了五本,還有五本未讀,這個月十本的計劃或許完不成了,沒關系,盡力而讀。
或許總給自己找借口,或許沒有管理好自己,時間嘩嘩流去,總覺得自己一天到晚白忙活了,該完成的任務卻都沒有完成。自從開始看書計劃,也把學英語計劃擱置了,這鍋水燒燒停停,不知何時能燒開呢?
要說沒有時間吧,那大把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放學回到宿舍五點多,到睡覺前有四五個小時的時間,上周每天都去毛老師那里蹭飯,一般收拾完就七點半左右了,那還有兩個半小時呢?結果總是最多看書一個小時,其他時間磨蹭磨蹭就過去了,計劃給英語的兩個小時,沒有實現過。
我是不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是不是沒有自己的理想,或是總是被各種瑣事纏住,總覺得自己渾渾噩噩的混著日子。今天已經是2017年11月30號了,還有31天就2018年了,一年又快速的跑向身后,看看17年初自己列出的計劃表只完成了三項,為什么呢?
我2015年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我2014年的目標,那些原本應該在2013年完成的因為2012年曾承諾過的并且在2011年已經做好的計劃……--
翻看以前的計劃,看看自己是如何任時間匆匆而去,不留痕跡。自己在不情愿中被推向了奔三的路上,總覺得自己還是小孩子,畢業已經六年了,回想那溜走的6年,沒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成績,總想著如果和時間做朋友,這六年也足夠學好英語這門語言了吧,然而并沒有,這鍋水燒了六年也沒有燒開。是并沒有放在心上,還是并不是真正需要的?還是……
看《人生的枷鎖》心中五味雜陳,當菲利普雖然成績優異,但依然放棄皇家公學,我惋惜他為啥不能夠好好的去牛津讀書呢,即使是神學,那也能給他的以后帶來穩定的工作呀(看來我是一個只求穩定的人么?),當然他已經受夠了神學,放棄了基督教,厭惡神父那虛假的一套,毅然去德國學文學一年,然后回國決定自己該走哪條路,經和伯父商議決定去做會計學徒,以后從事會計工作,在工作幾個月后,他很厭惡這份枯燥無聊的工作,于是在當會計學徒一年后,毅然決定投身于藝術,雖然他的伯父完全不同意,認為那是低賤的行當,也拒絕給他學費,但他即使沒有資費也要去巴黎,最后他的伯母偷偷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讓他追自己的夢想,學了兩年藝術后,他覺得靠著勤奮自己或許可以混成個二流畫家,而那樣的畫家千千萬,沒有天賦,他不愿意再在藝術上浪費時間,然后決定要像他父親一樣從醫,去了圣路加醫學院學醫,在那里他遇見了最折磨人的愛情,在讀到他為了心上的人一次次沒了底線,我只罵他有病,一個人為了愛情會卑微到塵土里去嗎?會的吧,看到菲利普被米爾德麗德傷害了幾次以后,他依然掏出火熱的心來對待她,只可惜在他看來一個生性冷漠的人,只是不愿把心給他罷了。
在他受盡七年(其中兩年把錢花光無力繼續讀醫,打了兩年工,直到他的伯父去世,他繼承遺產后才繼續學醫)的磨難,終于拿到了醫學資格證,他在實習從醫的過程中感到由心的快樂,從不埋怨,在受到一位老醫生的邀請一起在一個海島上開一家醫院,雖然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是他拒絕了,他要做隨船醫生,要花上幾年時間在這大千世界周游一番,盡情領略萬花筒似的生活。但是后來他遇到了一個真正愛著他的女孩,他將把他遠大理想全都作為結婚禮物奉獻給自己的妻子,
屈從于幸福,興許就是承認失敗,但是這種失敗要比千百次勝利有意義得多啊。
《牛天賜傳》很精彩,一口氣看完,老舍筆下的人物鮮活真實,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牛老太太的要強和她的規矩,牛老者的馬馬虎虎和溫和,牛天賜的叛逆,長大和文氣,四虎子的忠誠和正直,王寶齋的山東話和知恩圖報,很想好好寫一篇讀后感,但是自從高中后我真的很難寫出讀后感了,總覺得寫不出,不知道怎么寫,大多只是我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