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追的第一部劇是前兩天剛剛更新完的《青春斗》,說實話其實還挺失望的,完全看不出奮斗的感覺,不過,畢竟人家叫青春“斗”,又不叫青春“奮斗”,也說不定是我的理解問題。
劇中圍繞著大學同宿舍的四個女孩子展開,從大四到畢業之后幾年的日子。
向真,性格直爽,敢愛敢恨,現實生活中應該是很招人喜歡的,雖然也可能會因為太直爽而討人厭,但整體上是很討喜的人設。他和趙聰的感情是五個女孩子“眾多”感情史中最能打動我的,雖然當趙聰再次出現的時候,心理隱隱希望他倆還能在一起,但是從理性的角度來說,學生時代最單純美好的愛情還是存在于回憶里是最好的,一旦沾染上了生活瑣事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后,總會讓你考慮曾經的美好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的?
錢貝貝和丁蘭是原生家庭截然相反的兩個對比,一個從小生活無憂無慮,一個考上德國研究生卻被媽媽燒掉護照,背景不同,性格不同,自然各有各的生活軌跡,只是,最后的結局,丁蘭依靠男人實現夢想、家庭幸福也未免太理想化了吧?這和“霸道總裁愛上我”類的偶像劇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
至于晉小妮和于慧,現實生活中也許會有晉小妮一樣離了愛情就不能自理的女孩子,但大多數女生,談戀愛的時候作歸作,但總是會成長的,一個人可以在年輕的時候靠父母、靠愛人、靠朋友,也終究是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的,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價值體系,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雖然過程可能艱難,也許會像于慧,能力跟不上欲望,在成長的過程中栽跟頭,但這些經歷都將成為你的一部分。
感覺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但又都表現的太淺。
既想表達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又想表現有想法卻沒經驗的青年創業者,既想展示年輕人的愛情觀,又想在生活中滲入女孩們的友情,沒有重點,更像是生活流水賬,還是那種老套的沖突、和解、升華類劇情。
那么,話說回來,好的青春劇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從“致青春”、“那些年”、到“歡樂頌”、“單純的小美好”,青春類影視作品始終在文藝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很多影視作品看完后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么,也不會有想二刷的沖動,而相較之下,比如說“請回答1988”,我就很喜歡在心情低落的時候選其中一集靜靜的看完。
雖然劇情背景相對于我成長的年代又稍早一些,但是卻給人很好的代入感,更重要的是沒有狗血的劇情,更多的是現實生活里的感動。幾乎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涵蓋了親情、友情、愛情和成長中的酸甜苦辣,劇中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每一個人都是善良而美好的。
這就是我理想中的青春劇啊。
我覺得,好的青春劇應該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曾經的快樂與單純,和曾經的喜怒哀樂,看到自己一步步成長,但,始終未改初心。
每個人的成長其實都是跌跌撞撞的,只是有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有的人總要尋尋覓覓很久才能有方向。青春期的我們,帶著憧憬和欣喜啟程上路,要去的地方沒有地圖,也許只有一個大概的方向,也許連方向都很模糊,而且,永遠沒有正確答案。
好的青春劇應該更像是我們的一個引路人,或者說是陪伴者,讓你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止你一個人迷茫,恰恰相反,幾乎每個人都需要經歷這樣的人生階段。
在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們的精神世界依舊匱乏。古人崇尚的是道德,是圣賢,而我們追逐的是娛樂,是明星。我們現在總聽到一個詞“正能量”,如果一個影視作品既不能帶來正能量,又不能拋磚引玉,讓觀眾開始思考一些問題,那這樣的影視作品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前段時間回家,我跟馬上就要高考的弟弟聊天時說,高考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小段,不要把它看的太重要了,當然也不能完全不管。考上大學只是你人生中又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十幾歲的年齡,對各種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同時也是各種思想相互碰撞產生火花的時候,中學時代,老師和父母讓我們把重心放在學習上,不可以談戀愛,不可以有稀奇古怪的想法,更不可以追問生命的意義。但是,當完成了高考這件“人生大事”之后,你就要開始思考許多問題,你要試著去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現代教育偏向于知識的傳授,但卻不會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理解生命的意義。當然,針對這一點每個人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不用完全聽信別人,也不用把自己的理解強行灌輸給他人。但是,作為影視劇這樣一個面向大眾的宣傳媒介,尤其是主要針對于90后、00后的青春劇,更應該擔起引導的責任。